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走好置错设疑、制错于文、寻错于途、识错于争、纠错于议、明错于结、用错于伸这七步,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成语“蛛丝马迹”《辞源》解释为:“谓如蛛之引丝,马之留迹,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辨的迹象。”《汉语大辞典》解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编选文章者,自然得“才”“识”“胆”兼具。“才”是“识”的底座,“胆”则是“识”的心脏。有“才”、有“识”的编选者若没了“胆”,就会昧“才”藏“识”,暴殄天物。现而今对《荷塘月色》还以完璧的做法,便是编选者跟风丧“胆”的结果。 《荷塘月色》完璧不完,这是稍具为文之“才”,稍有品文之“识”的能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读者的常识。  相似文献   

4.
“识”在《沧浪诗话》中地位重要,而对它的专门论述并不多见。试图通过详察“识”的原文意义及比较历代关于“识”的论说,来加深对严羽“识”的认识:识是辨识能力;辨识的对象是体制即审美风格;识的途径是悟,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与历代识论相较,严羽识的独创性在于他指出了识的审美特质,不足在于忽略了“识”形成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是一种思维内在性研究理论,他以影像本位为理论视角,以感性与影像的“相遇”式的研究取代了意义式研究的主流电影理论研究,建立了以“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为主线、以不可辨识区为核心原则的多维性、生成性思维模式,以“第四人称单数”的摄影机视点否定单一线性的叙事逻辑,并以此界定传统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影意识”既是一种影像哲学,更是一种思维哲学,在数字影片、3D影片所展现的电影新景观时代,表现为电影美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尝试解释和探索问题时,发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多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称之为“错误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尝试“试误”教学,让“错误”走进课堂,并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真正走出各种解题误区,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肇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鉴于当前歌唱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人文熏陶,淡漠甚至放弃识谱教学以及识谱教学无章的现状。笔者反思识谱教学所经历的“独崇识谱教学.孤立人文熏陶”、“孤立识谱教学,独崇人文熏陶”两个阶段;解析“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剥离的根源.从而倡导:基于中庸的融合思想来重构识谱教学,提出“重构识谱教学的认识,合情学习,为人文的序列,为人文熏陶拓展升华”的观点.并以大量教学实践事例论证了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融合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前歌唱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人文熏陶,淡漠甚至放弃识谱教学以及识谱教学无章的现状。笔者反思识谱教学所经历的“独崇识谱教学.孤立人文熏陶”、“孤立识谱教学,独崇人文熏陶”两个阶段;解析“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剥离的根源.从而倡导:基于中庸的融合思想来重构识谱教学,提出“重构识谱教学的认识,合情学习,为人文的序列,为人文熏陶拓展升华”的观点.并以大量教学实践事例论证了识谱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融合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复习教学中将学生所犯的错误转化为纠错的学习资源,通过辨错、析错最终实现化错的“三步”教学法,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达成减量增效的目标。以用动力学两大观点解决问题为例,提出了“深化概念理解,消解负迁移的影响”“追寻知识本源,消除公式理解偏差”“重视原理教学,提升物理建模能力”“消除思维固化,打破定势思维”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依据孟德尔经典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棋盘格法或分支法得到F2的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基本情况及其比例。但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画图解、记数、判断,才能知晓确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果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就不需要画遗传图解,只是简单画个三角就能迎刃而解,因为该三角形里蕴涵着一系列规律的变化,可识可辨,易识易记。下面,笔者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华罗庚  相似文献   

13.
吴文章 《儿童音乐》2013,(12):72-75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一直被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很难解决的问题。大家知道,“识谱教学”果然对学生很重要,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觉得很难,学生一时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方法。老师只能按照“常规”的教法,“教一句识一句、教一句唱一句”学生也在似懂非懂、似会非会中唱着歌谱,学着“识谱”。这种机械的教唱法始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帮助不了学生走出“识谱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泾渭分明”这一成语中,究竟是“泾清渭浊”还是“泾浊渭清”,历来颇多争议,笔经过对诸多史料的探析,认为“泾清渭浊”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见的事业。文艺是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之中寻出金”。这是郭沫若1923年在谈及自己遭到不公允的批评时感慨系之的话。郭老强调批评中的“发见”功能,强调批评家从“砂中寻出金”,就正是强调批评的见地,强调批评家的“识”和“特识”。何谓识?从词的本义及其演变意义考察,识有常、知、审、记的意思,而“常”又为“旗虚悬摇曳如群”中群的转注,故识又同帜,有标、幡之义。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识的阐述,扬弃了  相似文献   

16.
"设错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在设错、识错、纠错和防错四个环节中"设错"是关键环节。提出了科学"设错"的三个原则,详细阐述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设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识今通史”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1.教学思路:体现学生学史的主体性 “识今通史” 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却疏“史”(历史教学内容)而近“今”(当今世界时事)的特点,指导学生主动“识今”,以此为突破口和联系点,达到最终“通史” 的目的,反之,则“通史”而能“识今”。即是通过对现实与历史的“融会贯通”,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开发学生历史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8.
《杜甫律诗五首·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课后注释为“(画图省(xi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看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省识”这个词语,在这个注释中竟然作出了两个前后矛盾的解释:一为“略识”(“约略地看到”),一为“不识”。究竟哪种解释为对呢?这个注释把读者搞糊涂了。  相似文献   

19.
古诗解新愁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四月的岭南,初夏的气息依稀可辨。小朋  相似文献   

20.
何谓“半句话艺术”? “半句话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在于“激其情”、“发其思”、“启其智”、“增其识”。怎样才能“激典隋”、“发其思”、“启其智”、“增其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