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教师带着问题和答案走向学生,教师一个劲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第二种境界,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这要求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知识外,还要分析如何把学生带进问题。这种教法是教师怎么带,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第三种境界,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好比一家公园里养着的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赵建进 《甘肃教育》2007,(7S):17-17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现象一直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师将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重视了“教”,包揽了“学”。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这正是“教师中心论”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一切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很少有自主性,比如教师一厢情愿,滔滔不绝地讲授,不许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要求学生腰板挺直、注视黑板,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  相似文献   

5.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而且还要带着问题进教室,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唤起学生思维梦想。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某学生在教师面前一不留神,喊了教师的名字,该教师顿时大怒,动手打了学生一巴掌。过后,这位教师自知失态,在校长的陪同下,亲自登门,向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据了解,在工作中类似这种教师被学生直呼其名的尴尬现象并不少见,当然,像这种学生当面喊教师名字的只是个别,而学生在背后直呼教师姓名的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理解教材,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思维。教师要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教师还要加强讲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总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获甚微。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英语教学的成效,不是单由教师决定的,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是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而教师能否有效地开展工作,还取决于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自己的威信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威信是在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必须依靠两方面的影响力:一是教师客观、公平地对待学生而产生的影响力。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关爱学生,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恰当和善意地进行批评、表扬、奖励等,学生便会对教师心悦诚服。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这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各种积极的情感。教师的影响力还包…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教师印象如何,师生之间感情的深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与学生互敬互爱,不断增进感情,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感情,消除隔阂有的教师惯于以威严的姿态出现,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果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特别是主动与第一次认识的学生打招呼,不仅无损于教师的尊严,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为师生情感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负责,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逐步推进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了根本的转化,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合作、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动手、去获得。因此,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8-7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关键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教师自身都有消极影响。北京基教研中心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同时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师的威信。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5.
余敏 《江西教育》2002,(23):12-12
“聊天法”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无拘无束地在一起交谈,对学生施加影响,不知不觉地将教师要学生做到的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做好,进而得到教育的方法。“聊天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五种:一、“朋友式”聊天法。“聊天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学生对教师就像对朋友一样敢于亲近,敢于掏知心话,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聊天的感情基础,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想什么,喜欢做什么,偏爱什么,有什么活的思想,就能通过聊天随时被教师发现,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有针…  相似文献   

16.
詹先锋 《物理教师》2000,21(7):5-5,7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埋怨课堂教学最多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不是教师不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淡化教师表现欲,强化学生表现欲,教师的水平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来表现。1让学生来表现教师水平的意义 教学过程,让学生来表现教师的水平,其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探索新知,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和成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就成了为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给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学也就成了为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被动地学。教师跟着教材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结果常常是教师和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材应该服务于教学,教师应该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理解学生,这种理解具有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同时数学教师理解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教师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积极寻找学生认识的合理性;教师教学行为的恰当性;教师对学生不同角度的尊重,表现出悦纳性;教师给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数学教师数学化地解释学生。教师也需要明白影响教师理解学生的因素以及理解学生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