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发展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在传播方式、素材采集、营销宣传等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作出改变。其中,深度报道被大量实践证明能够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行业竞争力,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要着力于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同时正视目前在深度报道中的困境,通过提高深度报道时效性、从细节着手做好采访调查、丰富深度报道表现形式、重视挖掘深层次材料、客观合理发表新闻评论等一系列策略,帮助广播电视深度报道走出困境,实现深度报道工作的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形式,是体现媒体新闻制作核心竞争力的压箱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也成为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深耕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以篇幅长、思想深见长的深度报道的青睐度日趋下降。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叙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发展提出建设性转型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萍 《新闻前哨》2014,(3):29-31
在新媒体横行天下、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从新闻时效性、报道方式,还是与读者的多元互动方面,传统媒体都远远滞后于新媒体。然而,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传统媒体凭借其专业的新闻调研和深度分析,始终拥有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更加需要培养专家型记者,倡导研究性报道。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在提高媒体竞争力过程中重点采用的报道方式之一。但是广播电视深度报道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越来越困扰着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通过增强创新思维来提高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从细节入手做好采访和调查,采用差别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注重挖掘深层次背景来增加素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进行新闻评论的尺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相似文献   

5.
贾玉全 《新闻窗》2010,(5):41-4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定义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新闻论语》: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思想的产物,修正了客观报道的缺点,发挥了客观报道的优势,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媒体行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出现对于记者来说亦敌亦友,既不能否认它的"智能化"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不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是新闻记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就深度报道而言,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市场调查不充分,文体不活泼、显得呆板生硬。在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新时代下,提升新闻记者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深度报道质量、增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归欣 《青年记者》2007,(16):112-113
传统媒体语境下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产物,它首先以解释性新闻、专稿等形式在报纸媒体上出现,而后与电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扬长避短,把做好深度报道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突破口。运用多角度思维创新报道方式,让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关注度、可读性。本文以《安徽经济报》关于徽商的报道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楠 《新闻传播》2023,(12):88-90
深度报道多采用分析、预测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惯用的报道模式,更是在将新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剖析的同时,体现了“谁”与“怎么样”等相关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优劣势等展开综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展 《东南传播》2014,(9):149-151
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构建了媒介新格局,但同时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甚至一些百年大报都遭遇停刊危机,纸媒"拐点"似乎真的就要到来。面对危机,纸媒须回归精英,以深度报道为核心竞争力来凸现传播优势。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并以此为启示探索纸媒应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12.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今传媒》2014,(6):120-121
深度报道,按照《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目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重要新闻报道形式。然而,自媒体时代,微博以其短小精悍的语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传统媒体也开始顺应趋势纷纷加入了微博发布的行列,所以将微博发布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成为了目前深度报道新趋势。本文拟从微博与深度报道的互补性,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深度报道两个方面试分析如何发挥微博优势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洪 《新闻传播》2010,(3):71-71
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以其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探索新闻事件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而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深度报道具有思想深、内涵深、分析透的特点。它不是平面、单向、直线性地反映事物,而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视角、多方位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经过时代变革,由解释性新闻蜕变而来的深度报道,已经发展成为报道领域极为宽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样式,其写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随着报道领域和写作手法的不断丰富,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而深度报道中凸显的人文关怀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朱颖 《新闻通讯》2014,(9):62-63
专题报道是媒体进行重点报道、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做好专题报道,许多媒体人在思考、在探索。近日,从全国爱卫办传来喜讯,宿迁市创卫工作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纵观3年来宿迁报业集团“创卫”专题报道的实践,笔者感到专题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新闻角度或是新闻体裁上的挖掘,而是宜用全媒体平台、多方面的媒介表现形式方能达到新闻的有效传播,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也更有效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其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播方式、信息获取和营销宣传等多方面都需要及时作出改进和突破。尤其要坚持加强自身新闻报道的深度,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从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在开展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出发,对其实现深度报道的要求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关于优化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何璇 《军事记者》2007,(2):22-2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报纸这一传统媒介的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如何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成为进入“大媒介”竞争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深度报道自然而然的成为纸质媒体凸现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势新闻产品的重要举措。为了深而活、图文并茂,用图表表现新闻的形式也悄然与深度报道联姻,成为深度报道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常常采用的报道形式。实践证明,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宏大气势、思辨色彩和新颖形式,给新闻报道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而广播电视的深度报道,通过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作前因后果的解释、分析和预测,对所报道的事物做立体化、多层次、多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