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虞小梅 《文教资料》2008,(2):140-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是各受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但对文中的"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中的"如""且",各个版的高中<语文>都没有注释,笔者所见到的译文大多是照着<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抄.没有见到正确的释译.  相似文献   

3.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徐江、赵建晖两位老师在<教,要想好需要教的>(<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好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的问题.对此,吕茂峰老师撰文<学生发展需要与文本核心价值>(<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提出了不同看法.由此,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凸现出来:教学中教师面对文本,是"做文本的奴隶",唯文本是听,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化作用,对文本作"二度开发",进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一联中的"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注为"曾经";吴先进先生认为此注"没有理由和依据",先后撰写<"省",字注释指误>(<语文学习>2009年7-8期)、<透过"省识"看同义复词现象>(<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两篇文章进行辩驳,力主句中"省识"应释作"认识",其主要理由是:①<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及网上资料中,均不见"省"释作"曾经"之例证;②<辞海>、<汉语大词典>皆收有"省识"一词,释义即"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质量不高;语文课堂"散乱繁闷",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缓慢,乏术乏力。中学语文教学饱受诟病,语文人茫然四顾。语文教学存在种种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式各样。但无论多么高明的办法,都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语文"做文章,必须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一、徘徊在"语文"外的语文课不少(一)内容理解成为了教学的归宿"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意识论     
语文意识是新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追溯其源,最早提出应是语文教育家王尚文.王先生在<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文中指出:"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的一段回忆:‘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对作品分析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亦是"二者并重",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早在1996年,王尚文教授就提出语文教学内容"言语形式"说;①新课标实验稿颁布后"重人文",属于"重内容";针对"重人文"出现的"泛语文"现象,王教授又重申"言语形式"说;②去年郑逸农老师又重提王教授的观点:教学内容还应聚焦于语言表达形式;③杨先武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章培恒<中国古代散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符合这种特性的东西归根结柢是无法被人接受的."此句中的"归根结柢",<现代成语小词典>写成"归根结蒂(底)",解释为"归结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写成"归根结底",释为归结到根本上,底,也有写作蒂、柢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小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探讨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因此,迫切要求教师进行教学互动,优化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发表了王从华、徐江两位老师的<从某教学比赛看集体性"应教的"与"实教的"之断裂>一文(下文简称<断裂>).文章认为<我生命中的那蔟野菊花>一文中的"野菊花不具有顽强生存的生命意识的象征",因为"渠坡上的野菊花没有提供顽强生存的生命意识形象.  相似文献   

13.
汉语知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分支.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汉语知识教学是单列进行的,所用的教材是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课本<汉语>.随着教材的改革,自60年代始,汉语和文选合而为一,被编入大一统的<语文>课本之中,沿用至今(不包括"文革"十年).在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汉语知识的地位相对来说下降了,它们或被编入"单元知识",或被列于文后"习题",或被排在书后"附录",打的是"游击战".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专家说,小学语文,姓"小",名为"学语文"。小学生学什么样的语文?答案肯定是充满原创味的语文。什么是充满原创味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共拥原创?每个人都是父母交给世界的原创作品,师生均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用好自己的原创教学智慧,让每位学生生活在原创的课堂世界里,认识到自己童年的原创,开始创造一个个童年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汉语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师性质的专业,其工作岗位对接于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教学.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半壁"河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体现.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写作与写作的教学能力,<基础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习效果又受制于学习的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然而,传统的<基础写作>课程的内容选取与教学方法、手段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因此,本文就<基础写作>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应如何立足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基础教育对语文教师的写作及写作教学能力的要求给予探索,提出见解,以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特点】本篇采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的"完整型"样式来设计。该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笔者对经典美文的界定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具有丰富的语言营养和精神营养的作品,这些作品能给人带来语言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整型"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学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节选)是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篇目,文中陈涉说的"苟富贵,无相忘"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句.对此句,初中<语文>(第四册,2001年11月第1版)没作具体解释,与之相配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很清楚,此书认为"富贵"的主语是"有谁";"相"相当于"咱穷哥儿们",从语法角度分析,这种"相"为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似文献   

19.
顾琼 《考试周刊》2013,(35):52-52
<正>"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赋予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根据课表、大纲有关写字教学的要求,下面我说说在低段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细处着手,定好规矩"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关注学生的入门教育是保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了摆脱小学作文教学困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谈谈看法。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写作兴趣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沟通师生情感。转变、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是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支撑点。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师必须摈弃传统的"以文治人"的旧观念,将写作教学的着眼点由"文"转到"人",发挥学生这一写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