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著《乐记》是在荀子《乐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从"情感与艺术"的关系、"礼乐关系"及"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荀子《乐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真善美的定义出发解说儒学的美育观,主要是《荀子.乐论》及其学派的作品《礼记.乐记》,以及《中庸》的“中和”概念。文末总结出五条要点,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的真善美观念,有益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作为教育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本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互补的基线构成,一是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形式模式;二是“事父…  相似文献   

5.
荀子《乐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研究者对《荀子.乐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荀子与墨子对待“乐”的态度,以及荀子《乐论》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作用。虽然荀子并没有直接论述文学的作用,但是他论乐的方式和思路都启发并影响了汉代学者们的思考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文艺的心理功能,先秦学者曾有过不少深刻的论述。《荀子·乐论》云:“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荀子认为音乐具有探索人们立身处世之本——伦理道德以及感情、情绪变化的功能。这里的“人”,既指演奏家、歌唱家,也指社会上的一切人,正如《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说的,“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与《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乐论》是我国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后期出现的一部论乐专著,作者荀况。它从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教化作用以及两种相互对立的音乐等方面阐述了儒家“乐教”的观点。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又大大发展了儒家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郭沫若先生曾指出荀子是一位富有独创的大儒。《乐论》一文是荀子为反驳墨子的《非乐》而作,它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前人,有许多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音乐界和文艺界产生过不少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胡随想     
中国文化精神充盈着音乐精神。《乐经》历来就被尊为“六经”之一。相传到秦火而淹没不闻,也有人说本无其书,如清《礼经通论》认为:“乐本无经也……故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先儒惜乐经之亡,不知四术有乐,六经无乐,乐亡,非经亡也。”这种看法将《诗经》看作《乐经》的本原,将《礼记·乐记》看成是《乐  相似文献   

10.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06,(4):119-121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至于它的作则一直存有争议。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成书时间亦在战国。另有学详细考证了历代关于《乐记》作的献,得出作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其门人的结论,这一说法已基本被学术界所接受。《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版本,现仅存十一篇,这十一篇分别是《乐书》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理》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侯》篇,《乐记》体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余篇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造、音律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校勘对象为中华书局1988年版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简称点校本),兼及清光绪十七年王先谦《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刻本(简称光绪刻本)。校勘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荀子原文与杨惊注文的文字错讹、脱衍、误倒、失校、误删、误改;二是沈啸寰、王星贤所撰《荀子集解》点校本断句不当、标点符号的失误;三是对沈、王点校本校勘记的分类统计。全文共清理校勘失误300条。拟分为上中下三次刊出,此为第三部分,共清理《荀子集解》点校本正文部分《乐论篇》至《尧问篇》校勘失误90条。  相似文献   

12.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乐记》均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它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包括《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情篇》等11篇,它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详尽地论述了音乐的来源,音乐的创作,音乐的美感认识,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书中均有大量文字论述古代音乐治疗实践,对于促进古代音乐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汉代编辑而成的《礼记》申的一篇,《乐记》可以视为先秦儒家音乐研究的经典之作,该篇论述了音乐起源、本质、功能及其艺术规律,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音乐观念,其影响涉及後世的许多领域。《乐记》中儒家的“乐教”思想封认识早期儒家的“乐教”主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荀子被认为是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荀子.正名篇》当中。《正名篇》的杰出贡献是“概念论”。精辟的“概念论”,使《正名篇》堪称不朽。《正名篇》中关于“名”的论述从提出,到作用,到名的分类,非常细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动荡,各大学派的思想家纷纷从各自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不同的政治观点,学术理论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音乐作为政治文化艺术形态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简单辩证地介绍了先秦时期孔子的音乐思想以及《乐记》和荀子《乐论》中的音乐思想,使我们对先秦儒家音乐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物色》论——《文心雕龙》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论》谈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论》的物使心动说,和刘勰在《文心·物色》篇中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意思相似。刘勰提出这一观点,可能受到《乐论》的一定影响,但它涉及到创作的思维规律问题,应当引起注意。《物色》篇着重讲自然环境,四季景色、气候物象如何影响诗人的情思,以及诗人的情思和诗创作的关系。《物色》对以后“情景交融”的诗说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荀子《荀子·乐论》至今仍有其现代教化意义。面对鱼龙混杂的现状,不能一味地壅堵非乐,我们应冷静客观地采取正音疏导的办法。我们有责任以时代气息浓郁的“正乐正声”来占领本来就属于我们的文化阵地,以期实现中兴中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