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词汇,同时它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下面列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这类词语。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的词汇不断出现,它们通过对现有词汇新赋意义、复合、派生、结为专业词组以及缩略等途径产生。可以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及音意兼译等方法来翻译,以便使译文准确、得当。  相似文献   

5.
刘卫红 《现代语文》2013,(5):127-130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英语借词。汉语吸收英语借词主要采用了音译、意译、音意兼译和字母词等方法。英语借词在经历了语音和语义方面的汉化后,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和表达能力,也在改变着汉语的构词方法和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6.
字面上有意义的音译词并不一定就是音意兼译的外来词。如果字面意义与外语原词词义无涉,则不是音意兼译的外来词。音意兼译的形成主要是用于音译的汉字本身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音节符号,而是有意义的音节符号,也就是语素音节符号。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愈加频繁,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英语外来词汉化的方式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意译、音意兼译、英文字母加汉语语素等。  相似文献   

8.
陈丹玲 《文教资料》2011,(28):32-33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语言的融合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源自英语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并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现代汉语通过音译、音意兼译、意译改造融合、字母词形借词等方式吸收英源外来词。主要领域涉及网络通讯、商标、科教、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戴敬 《考试周刊》2009,(41):130-131
科技英语翻译,要做到言简意赅和句子结构严谨,而不是简单地文字对换和单词排列,须通观全文,综合运用意译、音译、意音兼译和形译方法。本文就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纯音译,如休克(shock英)、沙发(sofa英)、苏维埃(俄)、模特儿(法)等。二是音意兼译。把一个外来词分为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马克思主义(Marx-ism)、冰淇淋(icecream)、新西兰(NewZealand)等。三是音译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的“卡”是car(英语“货车”)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又如“啤酒、沙丁鱼、芭蕾舞”等。四是借形,借外族语言的汉字词,而读汉字音。这是吸收日语词的主要方法。如“景气、取缔、干部”等。另外还有字母词,如MTV、CT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铁站名英译一直很受争议。西安地铁公司不拘泥于"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的主流英译方式,全部采用大写的汉语拼音(音译)。选择汉语拼音译法策略是遵循了国际惯例、国家标准、便民为先、推销文化四个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涌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变迁的需要、文化失衡的结果、留日学生和政治人物以及各种媒体的作用等。根据其借用特点可分为音译、意译、借形、音意兼译四大类型。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汉语词汇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日语的一些构词法对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日语借词在输入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演变,使汉语的词义发生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等变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的计算机及网络英语术语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给人们准确了解其意义带来了困难.然而了解这些术语并非无规律可循,它们在构词上常用缩略、合成、借代和名词群等四种方法;在翻译上可用直译、意译、音译、不译以及音意兼译等技巧.了解计算机术语的构词特点和翻译技巧有助于大众准确地理解这些术语.  相似文献   

15.
李育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119-12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的计算机及网络英语术语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给人们准确了解其意义带来了困难。然而了解这些术语并非无规律可循,它们在构词上常用缩略、合成、借代和名词群等四种方法;在翻译上可用直译、意译、音译、不译以及音意兼译等技巧。了解计算机术语的构词特点和翻译技巧有助于大众准确地理解这些术语。  相似文献   

16.
中医针灸学术语的翻译是整个中医针灸学翻译工作的关键,规范的俄译术语有利于俄罗斯人了解中医针灸学的真正内涵,能够推动中医针灸学在俄罗斯的健康传播。在翻译中医针灸学术语时使用等值翻译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音译、意译、音意兼译法等方法是中医针灸学术语俄译的常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借词不仅是词汇新陈代谢的重要方式 ,也是语言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借词一方面是语言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意识所支配。英汉词语互借发展迅速 ,且逐渐互流 ,其互借方式主要以音译、意译、音义兼译为主。英汉词汇互借不仅扩大了词汇的数量 ,提高了词汇的质量 ,而且增加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借词应注意规范化 ,以利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与汉语在长久的彼此碰触之后,英文词汇在汉语中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从历史角度对英文词汇在汉语中不同的融合方式,如“洋为中用”、“深入结合”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方式,即音译、意译以及音意结合等,从而对英文词汇在汉语中的融合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语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而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引入"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举例阐述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不同方法(音译、译借、语义再生),从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分析当前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英语广告在语言上有口语化、简单化和修辞性的特点;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译者应深入了解所译广告及商品的特点,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消费心理和禁忌;恰当地运用直译法、音译法、音意兼译和套译的方法,使译文既准确地传递原语广告的信息,又符合中国文化,让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