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胃口”,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增强以下“三味”。一、物理课要突出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悟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3.
杨钰敏 《物理教师》2009,30(12):62-63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以教学案例“光的折射”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物”悟理。《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物理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以“物”悟理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几点浅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瑞 《广东教育》2009,(12):47-48
用“手”做物理实验,既方便,又可增添乐趣.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挖掘,会发现很多物理知识、规律可通过“手”来演示,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整理一些实例,展示用“手”做实验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物之理”的不可替代的途径.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实验”有三种“原型”:物理学家曾经做过的经典实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和科学技术应用活动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物理教师应该理解“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在教学中凸显“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让学生了解“原型”的内容、过程、目的与思路,从而清楚物理实验的方法、过程和设计思想.依据“原型”设计“物理教学实验”时,应该遵从简约性、工具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时迎彪 《物理教师》2010,31(4):50-51,53
“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对考生实验能力的明确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应对高考题中的“简单的设计实验”时,感到不是很简单;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指导也感觉不容易.全国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性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如何更好地指导考生做好设计性实验题目,是摆在中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即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徐高本 《物理教师》2004,25(4):11-13
当前,物理教学的弊病是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定性少、定量多,实物少、抽象多,淡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些学生常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用题海战术来消化和掌握知识,显然,这是一种舍本追末,得不偿失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知物明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了高师物理学专业教师教育中存在的盲点,阐述了“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结合对师范生关于“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的调查研究,说明在高师院校开设“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课程的必要性。同时,对开设“非常规”物理实验研究课程的目的、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的评价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由“物”及“理”的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主,同时又不能忽略课外实验活动的补充作用。下面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较多,虽然初二学生初人物理之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涉及的研究方法全面铺开,更不能讲得过深,只能暂作为过程体验性教学目标,以防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但作为教者要从全面的角度和一定的高度,有意识地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下面是笔者在“声音是什么”教学中设计的渗透用语及学生回答实录.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得不重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中对于“效度”、“坡度”、“量度”.。如何把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广度”、“速度”、“精度”等,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地掌握运用。在此,笔者凭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物理教学有“度”之思索。  相似文献   

17.
浮力这部分内容在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所占分量较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中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理解得不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物理实验,启发、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年来高考和各种升学考试的物理试卷,不难发现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实验题的平均得分普遍偏低,即便是在全国物理竞赛中,通过层层选拔的这些物理学科的尖子学生在第二试(实验)中的成绩也明显地处于低分段.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强化物理实验的基础地位,坚持以实验为核心开展物理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探究“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在“潜能”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这是本人在多年进行物理实验选修课教学的追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