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中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神话学证据法是一种实证研究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二重证据法”“三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不断演进的过程,神话证据由单纯的文本逐渐扩展到文物考古、口头叙事、民俗叙事、图像叙事以及物的叙事等多重证据。神话学证据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从重视文献扩展到重视物证和口头传统,并将线性推理拓展到不同性质证据的多维度论证,神话证据的文化属性得到凸显,跨学科特点也得到不断强化。神话学证据法的应用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深入推进,对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中国古代神话和早期文明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观云是“中国神话学的开创者”。蒋观云将神话作为救国救民的有效工具,以神话研究寻求中华民族的共同渊源和文化记忆,唤起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是一种基于“民族”视角的神话学思想。蒋观云的神话学思想在清末时期非常典型,使神话学从肇始之初就彰显出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岩 《小学语文》2011,(6):25-26
新中国成立以前,一大批作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中外神话,他们的研究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当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思想界“寻根”文化浪潮的勃兴,神话学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元的繁荣局面,袁珂正是当代中国神话学研究进程中一位成绩斐然的神话学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祭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青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翻问题。并期待引起学衣脊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神话和神话思维共时性地潜藏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化和文明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思想界对于神话进行多维度的探究,阐释神话和审美活动与艺术生产的逻辑联系,从而诞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神话美学。  相似文献   

8.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9,26(1):35-36
本文是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研究的整体考察。研究发现,斯特劳斯在吸取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将哲学思辩与经验实证相结合。在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引入神话学之后,发现了不同神话深层共有的无意识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9.
杨利慧教授的〈神话与神话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神话学课程的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此之前,国内也出版过多部神话学概论性著作,这些著作为神话研究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神话与神话学〉的出版则标志着神话学这门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神话学领域,至今有专门对象,无专门理论方法与术语.本文认为,"母题”是比较神话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应该成为比较神话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为此,对"母题”的由来;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在比较神话学中的定义;与主题、意象、原型之间的差别;以及在神话研究中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1.
在杨利慧教授的经典著作《神话与神话学》的后记中,提及其恩师钟敬文先生的同时,一并提到了与钟先生也是朋友关系的大林太良先生,并写道,大林先生所著的《神话学入门》(1966年初版)一书的汉译本正是杨教授“教课之初,参看最多的教材”。笔者作为大林先生的弟子之一,在此想就先生的神话研究的背景,及日本神话研究之现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从研究神话的动因和目的,神话的起源和解释,中外神话的同异及其原因,中国神话的保存、修改和丧失等四个方面,探讨茅盾对神话研究的情况和成果,说明茅盾对中外神话的研究,不仅是神话学的宝贵遗产,也是比较学的宝贵遗产;既是属于民族的,又是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派的神话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国现代神话学界对人类学派理论方法的介绍和运用及其在当代的余响作了简明扼要的探讨,最后还分析了人类学派理论方法在中国神话研究实践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神话影响,中国动漫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声画艺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追求崇高,再现现实,强调教化意义。从神话学的研究视角,探究中国动漫的教化功能、伦理意识、女性观念等审美特征的形成,阐释中国动漫审美特征与中国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神话对中国动漫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建国传说包含了诸多神话内涵,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组成部分。传说本身分为虚幻的神话和历史的真实两大部分,虚实结合,成就了高句丽建国传说。文章从文献着手,一是关注外在形式,分析其表达高句丽人特殊的崇拜心理和神话学内涵;二是寻找传说的本质,体会中原文化对高句丽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神话学是神话学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迎来的一场变革,它一方面破除以男性为主的神话话语体系,另外一方面也使神话不再停留在只是对图像文本的分析,而走到了与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社会话语体系。20世纪西方的神话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7.
《精卫填海》神话深刻体现了中国早期神话的“诗性智慧”,富有丰富的神话学蕴涵,有着深厚的思想、哲学、信仰及科学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中国神话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批神话学者的努力探索和辛勤耕耘使中国神话学成为人文科学领域内一枝独秀的现代学科。对神话史和神话学史的研究属于该学科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神话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新时期涌现出的神话史和神话学学术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概括,力图清晰描绘出该研究领域三十余年间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初夏,孙正国博士与我联系,说想在所主持的〈长江大学学报〉"神话学专栏"中特设一期,邀请一些同道,共同讨论拙著〈神话与神话学〉.我当然很高兴能有机会集中聆听同行们的批评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