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般我们在做电容器充放电的演示实验时,在给大容量的电容器充电后使电容器正负极接触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明亮的火花和一声巨响,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引起学生一阵惊呼后,便认为已经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实验也随即收场了,很少再去考虑怎样把这个实验做得更好,怎样对这个实验再进行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突破电容器的电容教学难点,利用日常用品制作成“电容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容器放电过程,定量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因素,通过创新实验器材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使学生明确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本领,正确理解电容这一物理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的基础元器件,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有关电容器的实验甚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和性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电容器性质的新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容器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该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刚 《教学月刊》2007,(7):61-64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为高中物理电容器教学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对引导学生建立电容器的形象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教学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选修3-1对电容器作了如下描述:"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教师教学用书上介绍了"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和"用传感器做定量实验学习电容器的概念"2种方法,但都是用I-t图象求"面积"的方法求Q。由于电容器的带电量很难准确测量,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笔者介绍一种自制"恒定电流源"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8.
乔宝义 《天津教育》2023,(10):51-52
<正>利用手机借助Phyphox(手机物理工作坊)软件,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和自感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开展两个创新实验设计。该创新实验设计取材方便,实验效果明显,为没有DIS实验系统的中学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一、探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的创新实验(一)教材实验方案呈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在“做一做”栏目中提供了“用DIS实验系统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的实验方案: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它的反应非常快,  相似文献   

9.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是理解电容器工作的主要形式。而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完成,现象稍纵即逝,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懂。通过增加电位器和发光二极管、石英钟等元件,延长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从而增加可见度。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的基础元器件,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有关电容器的实验甚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和性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电容器性质的新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容器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该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强,实验材料容易取得.以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数字万用表是传统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更多的测量功能,例如最常见的DT890就有电容档,能直接测量电容器的电容,这样可以把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实验做得更好。 验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ε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电容器的重要实验,传统的做法是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跟静电计相连,另一个极板接地,同时静电计的外壳也要接地。然后,用起电机使电容器带电,静电计的指针就会偏转一个角度,指示出电势差U的高低,根据公式C=Q/U,从U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推知电容C的变化情况。但是,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难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的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演示器,利用发光二极管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物理过程,用于课堂教学,可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储能特性的认识和对充、放电过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电路功能(1)用LED发光排中被点亮的发光二极管数目的多少,定量地显示被测电容器电压的大小(或电荷量的多少).(2)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或熄灭的快慢,反映电路中充、放电电流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组成的电路来探索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这是上好"电容器电容"这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同于①是静电实验具有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仪器的漏电不易克服;②是由于静电计指针较小,偏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放弃这个演示实验,而直接给出结论.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仪器漏电和可视性两大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最为常见的元器件之一,由于其与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关于其各特性的试题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电容器的相关概念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抽象性,这给学生的理解和内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电容器的概念做了细致的分析,借助多用电表补充了几个小型的探究性实验,将学生最为熟悉的实验方法与抽象的电容概念联系到一起,丰富学生感性  相似文献   

16.
用实验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比较难做的演示实验,该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正对面积S、极板间的距离d,与介质常数e有关I正对面积S越大,电容C越大;极板间的距离d越大,电容C越小。但实际演示中,金属板带电后,往往存在漏电,指针很难保持稳定。究其原因大家会很习惯的将它归咎于空气潮湿,于是也就有了太阳底下做此实验的经历(并且效果还不是很好),或者用红外线灯泡照射来做。其实,空气潮湿是漏电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的研究发现,导致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尖端放电引起的。通常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大都是采用带有鳄鱼夹的导线来连接静电计和金属板,忽略了尖端放电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处理含电容器电路的电磁感应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另一方面要判断导体棒运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全都鹏  潘海山 《物理教师》2005,26(10):29-29
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及电容器串并联后的电容量大小变化关系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课本只有理论说明,但没有合适的实验教具和实验方案来演示这一过程,为此笔者经过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了该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领悟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价值,明确实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机械操作后得出的一个结论,还需明了为什么做实验、怎样做实验.教学中,通过尝试开放实验、加强"非常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入课外实验、构建评价新体系等措施,真正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教具由于采用了高亮度、大直径、高灵敏度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器件,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为实验元件,使电容器在充、放电实验过程中,充电、放电时间超过40秒以上。且充电、放电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可由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强弱直接反映出来,放电时还有音乐片发出随电流强度变化的声音,从而可光声并茂,形象直观的反映电容器在电路中充电、放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