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两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成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许多人认为,诗中的琵琶女之所以迟迟不肯出来相见,之所以用琵琶遮住自己的半边脸,是因为她比较害羞,怕见生人,特别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动作,更表现出她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研读能力的培养,常常是从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易忽略的问题,提高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由"琵琶女为什么生活在船上"这一问题入手,品读《琵琶行》。  相似文献   

3.
施卓侠 《山东教育》2012,(26):48-49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履践"品读",就可为学生打开文本细读之门。何为"品读"呢?简单地说,"品读"就是仔细阅读、品味的意思。展开来看,"品读"则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初读理解、细读分析、赏读品鉴。初读理解是对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细读分析则强调文本内容及情感等方面的深入把握,赏读品鉴更在意基于文本的品味赏析及由此而获得的启发与感悟。该如何把"品读"这种感觉实践到文本中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艾明英 《教学随笔》2013,(18):99-100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内功,从"细读"、"品读"、"思读"中领悟作者意图,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惟其如此,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深度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是语文个性的弘扬。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精心组织与指导学生去品读文本、感受文本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传世之作《琵琶行》中有"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1995年6月第2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曾指出: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地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  相似文献   

9.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生的阅读课越来越重视品读.通过品读,小学生得到了汉语言功底的培养,也读出隐藏在课文中的深层次的意思,同时通过品读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乐趣.下面是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这一方面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是当前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施行伊始,给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有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曲解了某些理念,于是常可看到,一些所谓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刻意求新,热闹非凡,却冷落了文本。一堂课常常使整个流程处于浅显的对文本的架空的问答或缺少意义的合作探究当中,师生间的问答分析也只是对文本表象的解读,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总是在文本的外围徘徊。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拓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是阅读教学基于文本和超越文本走向生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拓展要求以课文文本为核心,由课文文本引出拓展契机,围绕加深对课文文本理解的目标,开阔课文文本的学习背景,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及生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把文本读得有深度,才能快乐地享受文本之美。咬文嚼字——感知语言美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语言凝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这些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我们要善于在阅读课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通常会强调文本细读,诚然细读很重要,但具备宏观大语文视角,譬如在《天狗》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更强调宏观把握。突破一篇文章,将视野放宽,才能更好地带学生领略文章的价值。《天狗》一文产生年代久远,一般的中国读者很难欣赏它的粗放美,更不要说高中生。他们很容易整体感知诗歌感情的奔放激越,想象的大胆奇特。但如果教师教学中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仅就本首诗歌在用词、句式、象征手法上细做解析,还是很难让学生认识到本诗的美感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语文课改的或然性突破口》有云:"孙老师不但把世界各国的文本解读理论都研究了一遍,还深入中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在《名作细读》《月迷津渡》《孙绍振如是解读》《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等著作中,处处闪现着批判性思维的电光石火,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老人对语文教育的拳拳之心。"(《语文学习》2016年第1期)笔  相似文献   

16.
叶姗姗 《师道》2013,(10):23-24
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由“字、词、句、段、篇”环环相扣而组成的。随着课标的推广,“文本细读”的深人,语文的阅读课堂转向感悟理解,但与此同时,字词教学则推到水过无痕的境地。简单地读读、正音.讲几个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然后进入课文学习阶段,词语的意韵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死板而缺乏生命力,“平躺”而非立体的。整个学期下来。能留在孩子脑海中的词语为数不多,更别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17.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18.
陈小晶 《考试周刊》2012,(32):31-3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呈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来发展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实现个人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课文之中,进行细致的品味。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但仍存在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重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