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回延安》的语言美诗人贺敬之抗战时期曾经生活、战斗在延安,是延安人民用小米把他养大的;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阔别10年后,他于1956年的春天又回到延安。在那里,他会见了亲人,看到了延安的新面貌;在那里,他回顾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决心在革命的...  相似文献   

2.
吴伯萧同志是我们熟悉的老散文作家。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八年。对延安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对在延安战斗过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满怀深情。作者曾以延安生活为题材,写过一组散文。《记一辆纺车》、《歌声》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歌声》写于一九六一年。这篇抒情散文,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延安军民大唱革命歌曲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歌声》是一曲延安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贺清华 《下一代》2012,(1):14-15
2012年1月13日,是毛泽东同志从保安移驻延安75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也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纪念日。从75年前的这天起,到65年前的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度过了10个春秋,在陕北地区一共是13年,史称党的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中,以发扬革命传统为主题的篇目占有较大比例。就诗歌而言,第二册中贺敬之的《回延安》和第四册中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则是较为突出的,主题十分鲜明,感染力十分强烈,可以说是革命传统的两首热情的颂歌。《回延安》通过诗人回延安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对延安人民深厚的热爱之情。诗人是在延安母亲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今天延安的面貌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可喜  相似文献   

5.
希望在延安     
也许是江西人、又在江西工作的缘故,我在知道井冈山的同时就知道了延安。贺敬之作为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有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而我没有到过延安,也向往延安,甚至梦游延安。这次,随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到延安,算是圆了一个梦。  相似文献   

6.
《菜园小记》是吴伯箫散文中的精心之作。这篇作品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吴伯箫说 :“……我在延安生活了八年 ,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 ,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我对延安的一切 :延河、宝塔、小米、窑洞、开荒、纺线、一道学习、工作战斗的同志们……都有极为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离开延安就像离开家乡 ,想念延安就像想念母亲……”写延安、写延安生活的精神风貌 ,是他由来已久的愿望。作品写于 1 961年 ,当时我国正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应该怎样克服眼前的困难呢 ?…  相似文献   

7.
一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里,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打败内外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性胜利时。延安,又是一所哺育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大学校,诗人贺敬之同志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于一九四○年来到延安,在这里饮了延河水,吃了延安的小米饭,学习了革命的理论,参加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一九四六年离开这里为止,在延安整整生活了六年。这是多么难忘而有意义的六年啊!因此,他对延安总是怀着对母亲般的思念和深情。一九五六年春,贺敬之同志从北京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  相似文献   

8.
延安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缩影。对延安中央党校的改组问题;学习内容是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问题;整风学习是如何开展等问题的再思考,一方面有助于消除那些对延安整风运动的偏激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明晰整风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是亿万人民向往和敬仰的地方。延安,是一个响亮的名词,新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坐落于延安枣园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顺应神州教育发展趋势所组建的一所具有圣地光荣革命传统的学院。她满载200余万延安人民的厚望,服务陕北地区经济建设,吸引近  相似文献   

10.
初四册第一五课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代表性作品,是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延安生活了 8年,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 1961年,我陆续写了一组反映延安生活的短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还有这篇《歌声》。前三篇从衣食住和生产劳动方面写延安,写延安是怎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歌声》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吴伯箫《就〈歌声〉…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欧美记者来到延安,用镜头与文字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的真相。在欧美记者的眼中,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延安人接纳了共产党;共产党帮延安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既构成了延安时期外国人视角下的延安形象,也对当下构建党群和谐共谋发展的延安形象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学重点]恰当的动词;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信天游”的形式;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简要导析]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以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象灯塔那样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程。延安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成万的革命战士,诗人贺敬之就是其中的一个。贺敬之,现代诗人和剧作家,一九四○年他到了延安,一九四六年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一九五六年他从北京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造林大  相似文献   

13.
高翔 《留学生》2014,(11):50-53
6月6日至9日,“第六期全国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在延安举办,我作为四期班的代表获邀参加了六期班的结业礼。我是第一次到延安参观学习,在延安的短短两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光辉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4.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总结延安精神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延安中学是一部书,多年来我一直在试图读懂这部书,但一直是片言只语,一知半解。慢慢地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部书的最好的诠释应当由“延安人”,也就是延安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做。借校庆六十周年之机,我们请延安的教师、学生和校友,一起来描述延安中学的传统、精神和文化,结集出版了几本集子。延安中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大量的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整体教育质量呈上升趋势。六十到七十年代一场浩劫,延安中学也不能幸免,成为教育战线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以后,尊…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付主席的七言诗《重游延安》,发表于《诗刊》一九七七年第一期.叶付主席于一九四七年离开延安.从“一别延安十二年”的诗句推算,诗人重游延安的时间应该是一九五九年;再从“大家跃进要先行”的诗句推断,这首诗当写于火红的大跃进年代,即诗人重游延安的当时或稍后不久.所以,诗人在诗的后面有一条“1964年3月5日录重游延安旧作”的附记.《重游延安》由三首互相联系的七言短诗组成.一别延安十二年,延安已改旧时颜,王家坪上杨家岭,鸿爪从头细细看.这一首,概述了诗人重游延安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托延安革命文化,智用延安往事解读知识、巧借延安故事诠释原理、妙以延安精神激励人心,使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让延安精神成为民族新生代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有条延安路,延安路上有所延安中学,延安中学里有着二千“延安人”。 1979年,也就是17个年头之前,一位世纪老人——邓小平,应这所学校之请,高兴地挥毫写下了“上海市延安中学”7个苍劲的大字。据传,这是这位老人为学府题写的唯一一块校牌。历史将最大的庆幸交给了这里的“延安人”。怎不叫人倍感亲切和自豪呢! 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怀着仰慕之心,来到这所学校,络绎不断。尤其是一些到过延安的人,在这并不算怎么宽敞的21亩地的校园里转了转——听了课,与师  相似文献   

19.
延安秧歌剧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再创作的艺术结晶。延安秧歌剧反应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真实生活,受到广大军民的广泛欢迎,并引起轰动,为民族歌剧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国栋 《老年教育》2011,(12):12-13
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不久,延安破天荒有了舞会。这种来自西方的交谊舞,是由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带到延安的。但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反对和抵制之声并没有停息,后来竟酿成了几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