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文学》的岁末作别,有奉君橄榄之美。如11期曹征路的《真相》(中篇)、须一瓜《西风的话》(中篇)、12期滕肖澜的《你来我往》(中篇)虽难言惊艳,可禁咀耐嚼,让人回味生津。  相似文献   

2.
本期《十月》的头条是曾获得过首届女性学奖(1998年)的徐小斌的新作《别人》(中篇)。徐小斌一句擅长将女性隐秘玄奥的身心体验和来自神秘领域的不可知力量纠结起来,这使她的女性学写作呈现出别样佝风景,《羽蛇》《双鱼星座》都曾是其典型代表。新作《别人》依然具备了女性经验和神秘性等徐小斌小说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1982年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1983年中篇小说《斑竹林纪事》1984年长篇小说《崩溃》1985年中篇报告文学集《征夫泪》1986年中篇小说《战争的天平》1987年长篇小说《哀军》1988年中篇报告文学集《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1989年中篇纪实文学《父与女》1990年中篇小说《九头鸟夜歌》1991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上部)1992年长篇小说《重庆谈判》(下部)1993年长篇纪实文学《三峡工程议案是怎样通过的》1994年中篇纪实文学《黄埔投军记》1995年中篇纪实文学《还是这门…  相似文献   

4.
黄济 《中国教师》2008,(9):31-32
<正>(接上期)(二)《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小说,可以根据篇幅的长短和情节的多寡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上面所列举的四部古典小说属长篇,《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则属于中篇和短篇。中篇小  相似文献   

5.
《红高梁》这部小说,我自己是把它作为长篇来看待,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想到要写一个长篇。写完《红高梁》这个中篇之后,接下来的约稿就很多,我也就觉得余兴未尽还似乎可以接着写。(镐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就是在1985年、1986年这两年一鼓作气写的。这五部中篇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人物是连贯的。而且很多情节是交叉写的,时空打得很乱,画面切割得很碎。因为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实际上是“我”。小说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我父亲”这样一个复合的视角。为什么要采用这么一个视角?我想,这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6.
看《十月》     
本期《十月》,小说容量虽大,精品嫌少。我们推荐一篇在艺术上颇有特色的作品:韩晓征的《妙色》(中篇)。  相似文献   

7.
第3、4期《上海文学》,多半小说咂摸起了日常生活的况味,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独第3期上的《女心》,让一与众不同的女子在性(别)间奔走突围,写得特别有张力,在两期整体的松弛中植入了一股生气淋漓的劲道。走走《女心》(中篇)里,身为女人的“我”以爱怜又憎恨的语调,讲述着好友“她”对已婚男人委曲求全、拖泥带水的情爱,并不时地织入“我”与不同男人间短暂且动荡的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看《钟山》     
《钟山》杂志创刊至今满30周年,本期特意附赠了彩色的纪念手册(1978-2008),然而小说部分的质量并未因此而上升:篇幅颇长的5个中篇和4个短篇皆表现平平,支撑不起大刊物的场面。  相似文献   

9.
看《钟山》     
《钟山》第6期就一篇好稿子:头条孙惠芬的《致无尽关系》(中篇)。今年年关将近,而小说预先将读者拉人了浓浓的过年气氛之中。小说以一个城里的三口之家回老家过年为线索,追踪了中国传统农村大家族过年的基本流程:办年货、旅途接送、吃团圆饭、祭祖拜亲等,又串连起大嫂的糖尿病、母亲的赡养、  相似文献   

10.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11.
看《大家》     
叶开的《青春期》(长篇小说·上)是本期“前沿”栏目唯一刊发的小说。在文学的牧场中,叶开放开蹄子恣意撒欢。具体点评待下期出齐再总体进行。本期“你们”栏目所刊小说为甫跃辉的中篇《鱼王》。作为复旦大学文学写作专业研究生,甫跃辉近两三年在写作上崭露头角。较之于他之前的小说(如发在《山花》上的几篇:《街市》、《金色》与《少年游》等),这篇《鱼壬》已经充分显露出他在经营文学世界时所锻就的从容开阔的气度。在《鱼王》的前半部分,租下白水湖养鱼的外来渔民老刁与儿子海天在性格上相似得几近合一:老实本分、略带羞赧却都豪饮烈酒,  相似文献   

12.
北大评刊(2009年第6期)——看《人民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最后一期的文学期刊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文学》第12期的"海外新华人作家专号"。近几年来,新海外华人的创作实力逐年上升,上年度的中短篇佳作已与大陆文坛有分庭抗礼之势,本年度无论长短篇都几占半壁江山。"专号"是其实力的集中展现,其中,陈谦的《望断南飞雁》(中篇)、陈河的《沙捞越战事》(长篇)、袁劲梅的《老康的哲学》(中篇)都堪称力作。  相似文献   

13.
看《十月》     
李浩的《日常的流水》(中篇)是本期最入味的一篇小说。它执干开掘一个老人缓慢流动的内心,活力一天天逝去、生命临到尽头的苍凉与无奈,使小说充满了悠长、萧索的气息。小说记叙的虽然只是老人日常中零碎、琐屑的生活,但就是这些在空气中浮动的挥之不去的微尘,日复一日积压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不被老伴理解的落寞,退休后整个人生价值的失落,使得老人的不被需要感分外强烈,内心激起的每一个微澜,都能够让他患得患失。  相似文献   

14.
看《当代》     
2008年以来,《当代》一直不尽人意。本期虽然篇目较多(13篇),但总体质量仍让人失望。稍值得注意的是两篇具有民间文学色彩的小说——王祥夫的《驴肉球》(中篇)和马笑泉的《悔山》(中篇),读来颇具趣味,与其他篇目的普遍沉闷和俗旧相比,算是本期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第11期《人民学》将一向后置的“新浪潮”栏目提到了显要的位置,并一口气推出了三个中篇,其中乔叶的《紫蔷薇影楼》(中篇)虽被排发在不起眼的位置上,却是本栏目、也是本期最打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看《收获》     
本期《收获》头条是须一瓜的中篇《穿过欲望的洒水车》。小说显出了经营荒诞的努力,在日常的环境里让一个丈夫莫名其妙地失踪,以此来考  相似文献   

17.
罗伟章的中篇新作《我们的路》最早发表在《长城》2005年第3期,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好评如潮。冯敏在《小说选刊》2006年第1期中认为:罗  相似文献   

18.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又是中秋》是作者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里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中篇力作,文章通过对四部小说的分析,一方面看出作家对商品时代里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和忧患意识,一方面看出作家对不同人生的思考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张帆 《现代语文》2006,(1):105-107
谭恩美,名美籍华裔小说家。自其第一部、也是给她带来盛誉的小说《喜福会》1989年问世以来,谭恩美受到中美读、艺术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小说《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的女儿》(2001)以及自传《命运的对面》(2003)。  相似文献   

20.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 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多以1 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其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苹果树》是约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部中篇爱情悲剧小说,此部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了细腻的高品质艺术加工,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评.本文通过对小说《苹果树》中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