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哇啦哇啦报》跟踪报导: 除夕夜,本报记者曾特意前往苏州郊外的枫桥,聆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当子夜来临,记者侧耳细听,空中果然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钟声:"当、当、当……" 记者非常激动,这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继所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相似文献   

2.
<正>《哇啦哇啦报》消息:暑假的时候,《哇啦哇啦报》的记者到福建东山岛去玩。在那儿,记者看到一块奇怪的风动石,是有名的“东山八景”之一。这是一块不生根的大石头,大约有4米多高,2000吨重,斜搁在山坡上,上面刻着“风动石”几个大字。如果海上有一阵风吹来,或者用手使劲推一下,这块石头就会轻轻地摇晃,真是奇怪呀!  相似文献   

3.
卢岚 《中文自修》2010,(7):46-48
一个平常地点,一旦有了故事,不管名人轶事或历史故事,就有了传奇色彩。赤壁之战发生在哪里甲据说湖北境内的赤壁有五六处,一说在嘉鱼县长江南岸,一说是蒲圻县西北的赤壁山。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指的虽然是黄州赤壁矶,也只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不敢肯定。  相似文献   

4.
《核舟记》中明人王叔远在核舟上刻有一副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联语富于诗情画意。这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真实写照,与“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非常切合。上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语见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作者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即公元一○八二年十月第二次游赤壁时所写。文中写道:“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这首词的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严桂根 《现代语文》2002,(12):12-13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收入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下面我们从品味赤壁词赋入手,领略旷达人生,进而从哲学高度真正解读苏东坡。一、赤壁词赋:独具一格矛盾美任何名作,其内蕴都是丰富多彩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也是正常的;况且我们面对的是苏东坡,其世界观的复杂也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复杂。在赤壁词赋中就出现的一组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其独具一格的“矛盾美”,别有一层哲理味。《念奴娇·赤壁怀古》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以及在这块大地上生活过的英雄人物,抒…  相似文献   

7.
文学天才苏轼命运多桀,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其间苏轼多次游览赤壁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对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而这个时期的作品,则成了苏轼最主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正>《哇啦哇啦报》消息,信不信由你: 一天,《哇啦哇啦报》的小记者正在海边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海面上漂来一块奇怪 的东西,通体乌黑,随着波浪一起一伏,再大的浪头也没法把它打沉。走近一看,嘿, 竟然是一块黑石头!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眼儿,活像 一个马蜂窝。更奇怪的是,它表面还不断冒出丝丝袅袅的 黑烟呢。  相似文献   

9.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满心的疲惫和创伤。刚刚经历的“乌台诗案”中,苏轼饱受了一番折磨和凌辱,现在他真的很需要休息。不过苏轼没有沉沦下去,而是从痛苦走向了旷达。从他的大量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过程。的确,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结尾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个充满诗意的句子。虽有…  相似文献   

10.
课眼是诗词教学的关键点。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展开对古诗词教学的探究,认为教学中要紧抓三个"课眼":探讨诗中人物——周公瑾的形象;探讨诗中地点——赤壁矶的特点;探讨诗中情怀——作者的思想。巧谙"课眼",剖析主题,才能真正称得上读懂了全词。  相似文献   

11.
苏轼在其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关于词中“赤壁”这个地名,众说不一,至今犹然。宋张耒《明道杂志》:“黄州江南流,在州西,其上流乃谓之东津,其下水谓之下津。去治无百步,有山入江,石崖颇峻峙,土人言:‘此赤壁矶也。’按:周瑜破曹公于赤壁,云陈  相似文献   

12.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继北宋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军人物。他一生中留下很多脍炙人口、流传不朽的诗赋,最著名的是赤壁三赋,其中《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入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这两篇课文虽都写的是赤壁,却并非三国赤壁战之地。在必修2第九课《赤壁赋》32页的课下注解1和必修4第五课《念奴娇·赤壁怀古》36页课下注解3都有这样一句话,"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这两篇文章的课下注解明确指  相似文献   

13.
一枚小小的果核,常人看来平常,但到了苏州雕刻艺术家的手里,却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这在古文的《核舟记》中有过精彩描绘,而这并非夸张。《核舟记》记载的是苏州明代常熟核雕艺术家王叔远,揣摩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构思的一幅苏东坡泛舟赤壁的场景,在一枚窄长的桃核上,雕刻了一件绝世珍品——核舟。舟长约8分,高约3分,橹、舵、桅、篙、篷、楫、栏都清晰可见。船篷  相似文献   

14.
<正>《哇啦哇啦报》现场报道:在新疆天山山前的戈壁滩上,记者发现大量奇怪的小石头。这些石头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全都像水晶石一样是有棱有角的多面体,并且表面非常光滑,和普通的小石头不一样。记者再仔细一看,嘿,每块石头表面都还涂着一层均匀的乌黑色或者红褐色的油漆,这就更加显得和平常的小石头不一样了。在这儿,这种奇怪的小石头真多呀,盖满了整个戈壁滩,估计在每个戈壁滩上都有上百万块呢。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被贬黄州,游览赤壁,写作了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中外游人墨客,步东坡之后尘,发思古之幽情,登临赤壁,题词赋诗,绘画作曲,涌现了《赤壁怀古》《醉写赤壁赋》《赤壁图》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数以千计。“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  相似文献   

16.
赤壁,这片壮丽的山河注定要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名噪千古。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此。赤壁何指,说法不一。一说即今湖北武昌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左径百人山(今汉阳县南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  相似文献   

17.
地下溜冰场     
《哇啦哇啦报》消息,信不信由你: 一天,本报记者席里乎图到山里玩的时候,一个正在放羊的小男孩神秘地告诉他:“没见过地下山洞里的溜冰场吧?我带你去玩。”  相似文献   

18.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座落在长江之滨的黄州赤鼻矶上。《黄州府志》记载:“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从前江水流经矶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作过形象的描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迄今崖石上还留有篙点和冲洗的痕迹。唐代前后,赤壁就是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19.
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在蒲圻县赤壁乡,相传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于此,也叫“武赤壁”;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北,亦名赤鼻矶,因苏轼等文学大家在此写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而闻名,也叫“文赤壁”或“东坡赤壁”。  相似文献   

20.
东坡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原是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山,崖石赭赤,状如悬鼻。《水经注》称之为“赤鼻山”。“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明李东阳:《赤壁图》),因又名“赤鼻矶”。《大明一统志》说:赤鼻山“屹立江滨,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亦称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