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克服采用地方时而造成的不同经度地方在时间上的混乱,统一时间标准,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与会国家创立了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标准时间制度: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把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但是,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标准时制度。它仅因经度而不同,完全不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政治疆域,因而只适用于航海。而在实际上,不论是时区的划分或者是标准时的采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子午线会议是19世纪世界时间标准化最重要的环节。在北美和欧洲,铁路和电报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国家时区系统创立的先兆,时间标准的统一问题迫切要求通过一些国际协定加以解决。在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被通过的7条决议,标志着格林尼治被正式采纳为本初子午线,为全球的经度和时间确立了一个基点。国际子午线会议的真实影响与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主要子午仪的经线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本初子午线,全球经度用它作为"零点"。以此线为准,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为180°。"零"时区零度经线所在的时区称"零时区",又叫"中时区"。这个时区的"宽度"(即"经度跨度"),在东经7.5°~西经7.5°  相似文献   

4.
昼夜更替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的结果。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主要是自转运动),地表各地相对干太阳的方向不斯地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日期也就随之更替。在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日期、时刻不同。为了协调世界各地的时间,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地球表面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并规定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称为日界线。然而,地表是个连续的球面,仪经度180°日界线是不能将地球分成两个日期区域的,还必然存在着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时区和日界线一节,是中国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能层次分明地讲清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简便的解题方法,我按课本内容编写了以下教学提纲,效果较为理想。 一、关于时区 (一)时区的划分: 1.地方时:以太阳与某地所在经线之间的相对位置而确定的时刻,即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正对太阳(太阳从正面过子午面)时为12点;正背太阳(太阳从背面过子午面)时为0点。不同的经度,各有自己的地方时。  相似文献   

6.
1.中央经度与时区的关系 在时区的划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央经线. 每个时区都有中央经线,各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把该时区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因此相邻的两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也是相差经度15°,而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度,其它各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在0°的基础上加15°,那么所有中央经度可以表示为:15°X(0≤X≤12),(X取整数)也就是说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都能被15整除,而且除式的商即为时区值.用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普高标准试验教材地理必修1》在讲到地球自转时,引出了时差的概念,并介绍道:“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可是,这个地理教材里的知识概念,却闯入2013年北京高考的历史试题中.试题材料简述了格林尼治时间从产生到普及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归纳整合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世界时形成的历史原因.这样出题,突破了地理学科的单向视野,也使问题更具思辨性.具体而言,为工业革命乃至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地理问题、掌握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挖掘学生潜能和做好学法指导的角度对地理中的知识难点进行换位思考和研究,略有创意,希望得到同行的认可。一、时区的划分及其依据全球时区的划分是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依据的。国际上规定:①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②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经度,合计15°定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③以中时区为起…  相似文献   

9.
区时的换算是初中一年级《中国地理》上册的新内容,也是当前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就区时的换算略举两例,试作说明。区时,就是每一个时区的标准时。时区是根据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自转15°的原理而划分的。国际上规定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经线,以西经7.5°至东经7.5°(经度间隔15°)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然后从中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同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同一个时区里用同样时刻,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国  相似文献   

10.
读了《江苏教育》中学版一九七九年第六期上发表的胡学文同志的《时区和日界线》一文后,觉得这篇文章对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介绍比较细致,对初学地理的同志有一定的帮助。这里我们想补充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一、关于时区序号的计算问题。胡学文同志在文章中提出了“某地时区序号=(某地经度-7.5)÷15”的计算式,根据他所举的例题看来,取其商时,小数部分不论是0.999还是0.001均需进一,才能与实地时区序号相等。我们觉得这种方法不但烦  相似文献   

11.
有关区时方面的时间计算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太明白。其实,区时的计算,关键是弄清两个“时间”问题,一是地球上不同经度时间早晚的问题;二是时区划分图上时间早晚的问题。弄清了两个时间问题,区时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12.
经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时间,国际上将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等的时间计算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都有,2004年高考中,就有许多有关时间计算的题目:文综全国Ⅰ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Ⅱ卷第10题,文综全国Ⅲ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Ⅳ卷第4、5题,文综北京卷第10题,文综天津卷第10题,文综江苏卷第42、43题,广东单科卷第10、11题。因此,有关计算时间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公历一月一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先和最后进入1995年吗?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度的子午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每一个新的一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且向西环球旅行  相似文献   

14.
博览篇     
由于世界各地的地理经度不同,日出时刻不是同一瞬间,而有早晚的差异。为了统一划分时间的标准,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的子午线作为“日界线”,新的一天都从它开始起算.因为地球是一个自西向东转动的球体,所以位于日界线西侧的斐济、新西兰等国家就最先进入1986年,而在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等国家进入新年几乎要迟24个小时。我国的标准时间(即“北京时间”)虽然比日界线的时间要晚4个小时,但还属于较早迎接1986年元旦的国家,比美国要早13个小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边疆地带几乎要差4个小时,当乌苏里江的人们在清晨迎接新年的时候,新疆喀什地区的人们还正在甜睡之中。“日界线”又名“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航  相似文献   

15.
(一) 1941年4月2日,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各省田赋暂归中央接管以便统筹而资整理案》,提出“为调整国地收支并平衡土地担负起见,亟应仍将各省田赋收归中央整顿征收”,“中央为适应战时需要,得依各地生产交通状况,将田赋之一部或全部征收实物”①。按此精神,国民党政府于同年6月在重庆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就田赋改制的原则作出了如下决议:“(1)自民国卅年(1941)下半年起,各省田赋战时一律征收实物;(2)田赋征收实物以卅年度田赋正附税总额每元折征稻谷二市斗为标准;(3)各省征收实物,采取经征经收划分  相似文献   

16.
南极趣问     
南极是地球上最为奇特的地区之一 ,有着很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一、南极点用什么时间 ?地球的南、北极点是地面上所有经线的交点 ,那里只有明确的纬度 (南、北纬 90°) ,而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南、北极点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区 ,也就没有自己的区时。我们知道 ,地方时因经度而异 ,南、北极点没有明确的经度 ,因此也没有自己的地方时。总之 ,从理论的角度看 ,南极点既无区时也无地方时。那么 ,在现实当中 ,南极点采用的又是什么时间呢 ?美国南极点考察站 (阿蒙森—斯科特站 ) ,为方便本站进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 ,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19日,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这位科学巨匠在1905年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00年过去了, 全世界仍没有出现第二个爱因斯坦.为了纪念这位大师,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58次会议通过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并决定在这一年的4月1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物理学会共同发起“物理照耀世界”(Physics Enlightens the World)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从大众化到普及化——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尔.特罗(M.Trow,1926~)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做出重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他在60年代末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高等教育划分为“英才”(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对于国际  相似文献   

19.
公历1月1日,是世界公认的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元旦。由于各地的经度位置不同,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各地出现黎明、白昼、黄昏、黑夜的时刻也不同,并且周而复始地出现。那么,新年的第一天从哪里开始的呢?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度的子午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1月24日为“国际教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Education)。决议由尼日利亚和其他58个会员国共同通过,表明了坚定不移的意愿,支持为所有人提供包容、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