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幅员广大,成就了风情万千的景观。而走德里、阿格拉、捷布这3个城市构成的“印度金三角”旅游路线,是初探印度的经典之路。“金三角”除因此3城的地理位置恰好形成一个三角形而得名外,还由于这3个城市各自代表印度的3个重要时期:印度现首都——德里,也是印度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首都,是当今出入印度的门户;阿格拉是印度16、17世纪时蒙兀儿王朝的定都城市;捷布则是印度教建筑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张琴 《世界文化》2007,(4):20-2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揭露了美国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且又描写了黑白两族的艰难融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欧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欧洲的浓厚兴趣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前往欧洲,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欧洲旅行,甚至生命中六分之一的时间都选择在欧洲度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成功的游记作家,马克·吐温尽最大努力把旅行中所看到的一切付诸笔端,因而,他笔下的欧洲显得别有韵味。  相似文献   

4.
徐曼 《世界文化》2005,(8):19-20
印度有非常丰富的古典舞蹈。印度人很容易从他们各自独特的曲风,服装和化妆模样,区分某种舞蹈来自何地区,每一种古典舞蹈,均是源自民间,因此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但迷人优雅的肢体动作和手势所呈现的独特气质,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正>咖喱在印度,每天在街头小巷间穿梭,却总是被种强烈浓郁的味道所吸引。来之前,就已听到太多的褒奖,有人说,在印度,不变的是传统,百变的是咖喱;有人说,在印度,味蕾会得到大程度上的享受;还有人说,在印度,从胃菜到餐后甜点,甚至小杯热气腾腾的印度奶茶,从里面都能嗅到独特的咖喱香。而每每在梦中想到的,则是那浓浓的香辣味以及那黄灿灿的诱人色泽。这次真的踏上了咖喱王国,便赶紧打听当地因咖喱而闻名的餐厅,或是哪家,不论店面大小,味道正宗。后听说靠恒河边有家做的咖喱还不错,于是就摸索着去尝尝看。这家店面不大,座位不算多,每个餐桌上都摆放着美丽的油灯,简约的装修风格透出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但对于印度艺术家安尼什·卡普尔、弗朗西斯·牛顿·苏萨、阿克巴尔·帕丹希和苏波·古塔等人而言,10年太久,仅4年足矣。四五年前这些尚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如今其作品价格却以N次方地倍数增长。反应迅速的藏家和艺术品商人更是掀起一浪高一浪的“印度热”,其中不乏中国藏家。  相似文献   

7.
盈彬 《世界文化》2009,(1):18-18
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普兰德斯瓦利最近书面回答联邦院的有关提问时称,截止到去年9月30日,印度国内共有国家正式承认的大学6999所。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大学集中在两个邦。  相似文献   

8.
王正胜 《世界文化》2010,(12):45-47
<正>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生难测,但有两样东西是肯定逃不掉的:一是死亡,另一个就是纳税。"如果吐温先生还在世的话,他可能还要加上第三条:科技的进步。事实确实如此,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购物消费、欣赏音乐、收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可以想象,再过十年,快速前进的科技又会淘汰掉许多现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爱情是人生的花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把它的芬芳传播,而与爱情紧邻的婚姻,似乎没有这样的美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喻之为"围城"。爱情与婚姻好像孪生同体,又似乎水火不容。爱情最自由的国度,婚姻未见得长久,爱情被限制的地区,或许有着更多白头到老的传奇。在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印度,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至今仍大行其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青年男女进入婚姻的主要途径,即使移民海外的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还是遵从父母意愿,回国娶个印度新娘。然而,印度却是世界上离婚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印度人不主张自由恋爱,限制甚至鄙视异性之间的交往,这《印度贤妻》  相似文献   

10.
罗朗 《世界文化》2010,(8):38-40
<正>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会访问马克·吐温的老家;阅读《哈克·贝恩历险记》的时候,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坐上马克·吐温号巡航在密西西比河上。  相似文献   

11.
印度英语文学是英国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混血儿,在印度近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20世纪前后,随着印度现代化进程的蓬勃开展,印度英语文学在印度文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目前,印度英语出版物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本土语言的出版物。并有相当多的小说家获得了布克奖等多种奖项,成为了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印度英语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上。从19世纪中后期至今,印度英语小说家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印度英语小说早巳成为了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一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高育红 《世界文化》2009,(10):45-45
左右手各司其职 印度的厕所一般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这其实是一个好习惯。其好处是首先痔疮的发病率大大减低;其次可以大量节约纸张,对保护地球资源极为有利。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外国人认为有伤大雅,大都还不习惯。印度人买东西付款时只用右手递钱,对方找零钱时也只用右手,绝不用左手。  相似文献   

13.
印度之恋     
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中,很多人只会把曾经的过往埋在心底,让记忆随时光远去,随生命消失。双方能够把相同的一段爱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公之于世的非常少见。因此,罗马尼亚裔美国学者,著名的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与印度作家麦特瑞伊黛维(Maitreyi Devi,1914—1991)对同一段爱情的书写令人瞩目。米尔恰早在20世纪30年代恋情刚刚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黎海波 《世界文化》2005,(10):50-51
垃圾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副产品,也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垃圾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正日益尖锐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成为全球最感“头疼”的问题之一.印度每年生产的城市固体垃圾也有2500多万吨.为了有效地治理污染,印度对各种生活和生产垃圾采取以下一些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5-95
美国菲尼克斯美术馆的《黄金花开的时候~来自Susan L.Beningson收藏的印度珠宝展》,共150多件从17~19世纪的来自南印度原创珠宝的作品,包括令人眼花缭乱、做工精细的项链、手链、脚链、耳环、发饰、象牙梳及王冠。该展的组织者为纽约亚洲社区博物馆,巡展组织者为美国艺术联合会。印度珠宝可展示其佩带者社会地位、婚姻状况、信仰、财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农村,仅城市中有15%的人不会读书写字。为了减少盲,更好地发展经济,印度近年来一直坚持推行“识字工程”。不久前,政府又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全国的盲人数降低到人口的5%。长期以来,农村被列为扫盲的重点,现计划在23万个村庄建立“农村知识中心”,以便广大村民养成阅读书籍和获取知识的习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中心都将全副“武装”;配备1000本不同学科的图书、一台可以上因特网的电脑、一台打印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岁末,我在广州收到一份来自北京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传真,它传给我的是一份惊喜和兴奋——我的老师印度卡塔克舞王比尔祖·玛哈拉吉要来中国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的演出,我被邀担任他演出的主持。让我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能见到阔别四年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终于可以欣赏到这位舞蹈奇才的表演。  相似文献   

18.
约1896年间,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传人印度。上个世纪初,印度的数部影片均为英国人和在孟买的百代分公司的法国技师拍摄的。1913年,于英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其导演为“印度电影之父”巴尔吉。该片以西方神话故事为版本,展现东方一个神秘的古老明国度的故事,立刻受到当时盲率超过50%的印度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横跨亚穆纳河的一座公路桥旁边,一群大象正在吃草。周围是典型的印度棚屋,毫无疑问,大象们有自己的主人。果然,在桥下面的斜坡处贴着一张广告单,上面有电话号码和印地语写的"大象"。记者拨打了这个电话号码,听到回答:"我是大象!"大象的主人祖里菲卡尔经常这样接电话,据他解释说,"这样方便,顾客也很喜欢。"  相似文献   

20.
印度的细密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杉 《世界文化》2003,(6):24-25
细密画原是地中海沿岸流传的一个古老画种,后随着人口的移动,经由波斯进入印度,最初用于佛教和耆那教抄本中,充当经文、教义插画,此后逐渐融进印度的史诗、风情,宗教感日弱而世俗韵味渐出,开始表现宫廷生活及人物肖像、民间故事、神灵仙怪、花草动物等题材,充盈着诗意的人性和浪漫的情感。细密画画在面积不大的黄麻纸或蚕茧纸上,纸页事先用玛瑙抛光并磨平。画时,先以墨线勾画图稿,微细的线条毕现物象的毫发;接着依了线稿平涂水彩,深浅错落,层层渲染,色泽因而温润明艳,光洁如珐琅。形象方面,侧脸正目的人物一律表现手法古拙天真,其源头可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