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主题】笔在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设计、开发了“我们去秋游”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这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秋游之前计算一下活动中每人要花多少钱,也就是制定秋游活动预算方案。要计算每人花的钱数,又要事先到社会上搞些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让学生接触社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2014年11月2日报道,不久前,北京市大兴区某中学高二年级老师给月考成绩排在年级前80名的同学单独开了次会,而开会的内容是将带他们去北大、清华秋游,人数仅限文科前20、理科前60.而该校高一年级也有类似的规定. 据悉,该校平日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并不多,2013年甚至没有组织秋游,因此学校此次“‘学霸’秋游”的安排引发了学生们的不满和抗议.“规定前80名秋游,丝毫不会给后面的同学带来学习动力,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只看成绩的学校,只会让我们觉得低人一等……”一位学生的愤慨怨言,瞬间被百多个同学点赞.在同学们的一片抱怨声中,“‘学霸’秋游”事件峰回路转,学校决定组织高一、高二学生秋游——集体爬长城.但在不少学生看来,这个安排更像是他们“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主题]笔者在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设计、开发了“我们去秋游”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这次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秋游之前计算一下活动中每人要花多少钱,也就是制定秋游活动预算方案。要计算每人花的钱数,又要事先到社会上搞些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让学生接触社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配套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  相似文献   

4.
当安全问题成为学校组织春、秋游“紧箍咒”的那时起,“零食会餐”便成了学生春、秋游的代名词。“就近、徒步”是开展活动的原则,因而校园周围的文化旅游场所是学校每年组织春、秋游活动的必到场所,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也不知去了几遍,不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典型的中国式春、秋游让我们的老师陷入了教育的迷茫。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朱哲 《数学教学》2008,(4):15-18
1.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和数学教材 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引人注目.在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中,不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中学二年级),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就是所有参与国家或地区中最高的.四年之后所进行的TIMSS-Repeat(也称TIMSS 1999或TIMSSR),当初四年级的学生进入八年级,在参加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某四年级数学课,教学课题是“4—1=3”。新授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说:“下面要给小朋友讲个关于秋游的故事”,接着老师问学生上次秋游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7.
秋游时节孩子们可以走出课堂好好放松一下,而上海市实验学校组织的秋游却有独到之处:出去痛痛快快地玩好回来后要填写“考察反馈表”或完成小论文,既要总结自己在秋游中遵守纪律、保持环境卫生、是否表演节目等方面的表现,也要对班级中同学进行评价,还要事先设计小小课题到秋游的地方去找答案。每个年级的秋游日程安排已基本固定下来,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秋游时节孩子们可以走出课堂好好放松一下,而上海市实验学校组织的秋游却有独到之处:出去痛痛快快地玩好回来后要填写“考察反馈表”或完成小论文,既要总结自己在秋游中遵守纪律、保持环境卫生、是否表演节目等方面的表现,也要对班级中同学进行评价,还要事先设计小小课题到秋游的地方去找答案。每个年级的秋游日程安排已基本固定下来,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老师在班级的墙报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贵民希望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刚好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四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多 ,四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出完题,李老师就问同学们:“五道题该怎样解?”快嘴的陈欢抢着回答道:“把五年级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那么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就为1+ =1 ,则四年级有学生40×1=50(人)。而五年级的学生40人,又刚好占全校总人数的40%,所以全校共有学生40÷40%=100(人)。因此,四年级学生人数就占全校总人数的50÷100=50%。综合列式:40×(1+ )÷(40÷40%)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某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受试,考察焦虑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以及性别和英语水平对焦虑程度的高低和焦虑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性别和英语水平对EFL学习者的听力焦虑没有独立和交互作用。(2)在二年级学生中EFL听力焦虑与语音识别负相关,在四年级学生中无相关。(3)EFL听力焦虑与听细节、听大意、推测和听力总体能力之间有负相关,并且性别和英语水平不会改变这一关系。(4)EFL听力焦虑与听大意、听力总体能力、推测、听细节、语音识别的相关程度依次降低,听力技能难度越高,相关程度越密切,这一结论不受性别和英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348名小学4~6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现场实验、书面分析和事后访谈等方法,对小学4~6年级学生应用题解决过程中表征策略的使用特点、年级差异、数优生和数困生差异等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三个年级学生使用结构表征策略频次均较低,而且表现出年级间策略使用特点上非常显著的差异;(2)五年级报告的表征策略最多,其次是六年级,四年级最少;(3)数优生的表征策略使用显著多于数困生。  相似文献   

12.
张晓华 《班主任》2013,(5):69-69
很多年前,学校组织秋游,要求各班学生自带炊具野餐。四年级两位班主任的做法迥然不同:一位班主任列出了详细的安排表,具体到每一个学生需要带的东西,诸如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样样分工到人,十分精细;另一位班主任则只是告诉学生明天要野炊,并让学生自己讨论需要做哪些准备,自己进行分工落实。  相似文献   

13.
徐星 《上海教育》2014,(35):39-40
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调查显示,新加坡的数学和科学教育一直在进步。最近的一次调查(TIMSS2011)中,新加坡成为表现最好的国家,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和八年级学生的科学均居全球第一,而四年级科学和八年级数学均居全球第二。新加坡十分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把科学教育作为帮助学生获得重要科学知识、技能并驾驭它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总体来说,新加坡的科学教育是很成功的,而且紧跟社会发展和学科前沿的进步而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14.
贲友林 《江苏教育》2007,(20):37-38
有联系,有区别近日听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课中有这样一个游戏:(游戏设计的蓝本是四年级上册牛津英语第59页的内容。)我首先想到的是,英语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已让学生根据3的倍数特征作游戏,而数学课,直到四年级下册才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又是一年秋游的最佳时节。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感到秋游与现在学生的距离:某班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秋游为主题的游记作文。后来,老师在作文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了往日的流畅,显得极其牵强和生硬,但大部分学生是以秋游桂林山水,秋游九寨沟为主题的。事后,老师了解到了原委,学生中只有不到十人参加过真正意义上的春、秋游,难怪学生要抄袭作文了。看来,如今的春、秋游已经逐步淡出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只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中了。其实春、秋游对于学生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走出学习的校园,不仅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胸怀开阔,还能加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锻炼;既舒展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代替的。有利则有弊,春、秋游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发生意外,谁也负不起这个人命关天的责任。如果学校组织,势必担负起安全监护的责任。最近几年也经常发生学生春、秋游出事故,学校也被其他地方频频发生的意外事故吓怕了,致使心理负担过重。与其让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不如放弃出游是很多学校的想法。如果因为安全等因素取消,春、秋游有些因噎废食,如果学校做到科学组织、精心管理、做好学生工...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博览》2011,(3):41-41
一、参加对象 小学三年级至四年级(中年级组)、五年级至六年级(高年级组)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秋游”是一节生活体验型口语交际课。主要是讨论秋游去哪里、干什么、做哪些准备,为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相似文献   

18.
《观察物体》属空间与图形领域,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三个阶段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使学生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使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探索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听课的时候,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老师都喜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学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时,老师便布置了这样的练习。在二年级的《秋游》一课上,又出现了这样的句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新知。对于二年级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苏教版教材编排在三个年级、四个单元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3课时)、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6课时)、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10课时)、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9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