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阎连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自人们感叹他创作题材的大胆而惊奇;另一方面来自人们对他在小说中所描写的"现实"的争议,认为他笔下的"现实",不仅有违我们眼睛所见到的"现实",也有违传统文学中所看到的"现实",是对"习惯文学"的变节。《炸裂志》自出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阎连科践行"神实主义"的范本。以《炸裂志》为范本,从"神实主义"的内涵、"神实主义"在《炸裂志》中的呈现、"神实主义"对阎连科创作的积极意义以及"神实主义"仍存在着可继续践行的空间等四个方面加以探究[1]。  相似文献   

2.
阎连科的《炸裂志》讲述了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从村、镇、县、市到直辖市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戛然而止的故事。《炸裂志》主要的着力点不在于书写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正史",张扬中国发展的正能量,而在于彰显发展背后的"性"力量和仇恨力量,凸显了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秘史"和仇恨"心史"。  相似文献   

3.
《炸裂志》延续了阎连科寓言体小说的创作风格,通过寓言叙事讲述了炸裂村核裂变般成长为国际化超级大都市的历程,极尽谵妄、荒诞色彩。阎连科意图借助《炸裂志》去探求一种"内真实",从文学、文化意义上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进行审视,进而表达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三个部分论述阎连科的文学创作.第一部分对中国当代文坛走向与阎连科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则通过熊修雨教授提出的“他者化”概念对阎连科写作的局限进行作品与理论的分析说明;第三部分则通过阎连科最新作品《风雅颂》与《炸裂志》的比较,分析阎连科未来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的《炸裂志》采取"神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孔、朱二姓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展现炸裂在从村变镇、县、市到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异、伦常的瓦解、道德的沦丧。其本意是批判城市化的弊端,却简单化地否定了城市化道路;小说从某些概念出发,导致其神实主义脱离现实基础,某些情节缺乏可信度;小说人物性格缺乏发展、人物形象扁平化;小说缺乏精心推敲,内容上有自我重复,语言上缺乏节制。尽管《炸裂志》是一部城市化批判的仓促之作,但不能因此否定阎连科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6.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黑格尔派的美学观点,提出美是生活的定义,肯定了美在现实生活之中存在的意义,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车尔尼雪夫斯基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存在着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7.
赵志敏 《文教资料》2007,(26):17-19
作为军旅文学代表作家,阎连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军人世界。军人主题、现实主题、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是阎连科军人世界的丰富内涵,也是他苦苦吟咏的"农家军歌"。对农民出身而又兼具军人身份的阎连科而言,直面现实的精神使他在感叹军人价值失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价值重建。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海外英语》2011,(2):122-123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以将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而闻名于世。"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豪情满志,"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近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全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许渊冲的翻译力作《诗经》英译本体现了他在翻译中的探索,其中美学思想的体现首当其冲。今日重温许渊冲翻译美学思想,以其《诗经》英译本为例,揭示其翻译理论对其实践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反映其对美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学和美学的第一人,他大量作品涉及政治和美的问题,其中集大成之作《理想国》也不例外。文章从柏氏的《理想国》出发,分析柏氏政治学和美学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统一性。柏氏的正义理念和美的理念统一于善理念之下,是善理念的具体表现,体现出其理念中的政治美学;政治实践和艺术与美的相互渗透,他的政治学中蕴含美的意蕴,同时艺术也为城邦政治服务,则体现其现实中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10.
<正>《项脊轩志》作为文言文传统的经典篇目,得到历代读者极高的评价。论家大都聚焦于《项脊轩志》表现出的既温馨又凄婉的亲情,并对这种审美情感予以艺术称颂——这是自古以来对《项脊轩志》评价最一致的看法。但是,多数论家没有深刻地揭示艺术与现实的微妙关系——文学创作一方面来源于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对现实予以过滤、变异、整合的过程中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与美化。  相似文献   

11.
阎连科的《炸裂志》呈现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时间炸裂由村发展成为超级大都市的飞速发展、飞速瓦解的历程,以及在金钱、权利、欲望的捆绑下男人与女人如何一步步走向人性扭曲、精神瓦解、道德沦丧的过程,单从其中的女性群像来看,作品中对于女性身体的言说透露出女性精神文化的尴尬状态和生存的艰难处境,她们的身体在政治上成为男权争夺权力利用的工具,在经济上沦为男性施暴泄欲的消费品,在文化上又受纲常伦理的禁锢和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始终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在这部"民族精神史和心灵史"里我们应该看到女性自始至终难以解决的生存悲剧与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这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当下小说的写作出现令人欣喜的变化,那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极其严肃的思考,用一种悲悯的情怀、真诚的良知与“赎罪”的勇气来抗争无家可归感.  相似文献   

13.
冀志强 《天中学刊》2012,27(6):50-53
谈及老子美学,基本上会涉及《老子》通行本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大多认为本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美学中关于美丑区分的所谓辩证思想。这种理解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并不符合老子整体的哲学思想和特殊的哲学思维。《老子》第二章关于"美"的论述,实际上正是要否定我们日常的关于美丑的定性与区分的做法。在他那里,在形式上区分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美"是大"道"之"美",这个"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老子否定常人美丑区分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搜索》《浮城谜事》《万箭穿心》三部独具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既"真"又"美"的"即时文献"影像,积极触摸女性以"暴力"方式寻求出路和解脱之"真相",细腻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创伤性成长的过程,为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的现实处境提供了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再别康桥》,既记录了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又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徐志摩作品中的意境美、动态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也可以感受到散文和诗所表现的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渐入与投入的不同,用不同体裁表现同一题材,且美伦美奂,又各具特色,正见徐志摩左右逢源、才力富厚的大家风采。  相似文献   

16.
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先自叙身世、品德,然后述兴利除弊之志,抒忧国忧民之怀,发遭谗被黜之苦闷,斥楚王之昏庸,贬群小之猖獗,抨击现实之黑暗,表达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及坚持"美政"的理想与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诗中第一部分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之句。对于"能"字,人们的解读不尽相同。一是音,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之于色诺芬的著作和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传统观点认为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在效用"的美学观点,并以此作为其美学思想的元点。但是这种概括没有把握住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精髓,"美在合目的性"才是其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涉及合乎人的目的性和合乎神的目的性两个层面。"美在合目的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古希腊美学"和谐说"的改造和扬弃,同时也构成了柏拉图"美在理式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审美属性的达成反映了现象学美学所界定的"美"是"一种关系性存在物",主要体现在《项脊轩志》中的自然对象成为审美对象的途径、作为自然对象的审美对象需要具备的特征、作为自然对象的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当代意义与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河南作家阎连科致力于追求人的"心灵真实",倾向于在极端化书写中表现生活的可能性,进而揭开人性的真相。他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利用寓言体建构起荒诞的文学世界。阎连科的寓言化书写始终围绕着生命、权力与城市三个中心,以暴露人性深层的欲望,反思与批判由欲望衍生出的人性的病态与人格的扭曲,最终形成其个人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