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六集电视纪录片《汉江》今夏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热播,该片以精细的选题集中展现汉水文化的精髓,以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带领观众感受汉江的魅力,以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展示高雅的民族文化,《汉江》全方位展现了汉江所孕育的汉文化与荟萃的南北文明,更是在深层次探讨了作为母亲河的汉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该片的许多创新尝试,势必对未来的地方文化纪录片创作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水(汉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母亲河”,其历史化淀积厚重。这里仅以“传统”、“冢山”、“禹碑”作为话题,对汉水源头化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共同号称“四渎”,是四条著名的文化大河.其中,长江与黄河历来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和母亲河,其地位无比崇高.但近年研究考古却发现,文化历史也有自身的盲区和失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只是汉水固有的历史文化光芒被长久地、偏执地遮蔽起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4.
《三字经》内容广博、语言通俗、意蕴深远,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远历史。《三字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具教化作用,不仅对于当今青少年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普及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凝聚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方面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尚书》蕴藏的历史思想极为重要和丰富,在中国史学史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上和当今的《尚书》的历史思想研究都相当薄弱,存在着平面化、零散化以及不能紧密结合时代学术脉动等缺陷,因此加强《尚书》历史思想研究非常重要。目前,在后现代的情境下,《尚书》历史思想研究可以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使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这样可以加深对《尚书》史学价值的理性认识,更加明了中西文化元典和中西方整体文化传统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补提供有益的参考,最终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历史审美思想是历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其历史审美观尚无人专文探讨。《尚书》的历史审美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美德的赞美;对人的功业的赞美;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归根到底,是对人的赞美。《尚书》中较为缺少对自然的审美等内容。《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7.
《澳门史略》从历史的细节与文化的现场感切入澳门发展历程,跳出传统史学的叙述化、史料学派的唯科学主义,摆脱了事件化、政治化的叙述模式,代之以对历史文化形态中精神因素的发掘,赋予澳门史研究生命气息和文化特质。这既是澳门史研究模式的创新,也是研究者续接澳门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保持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薪传不息的国家,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国也以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赏。对此,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位于文明古国的腹心地带的邯郸,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系统、深入地研究邯郸地方史,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性,考察它在整个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邯郸劳动人民及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发掘和弘扬燕赵文化,发扬和继承(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发展和创造适应改革开放的当代文化,编一部《邯郸历史大事编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经历过"文革"和"移民"两个特殊的人生舞台,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她站在了特殊的空间维度。面对故土她的文字里具有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西方又具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她对于故土历史与文化的宽容与客观具有海外文学的新质,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所形成的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具有双重解读。而《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对历史文化的双重解读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抗日战争与文革的历史解读,另一方面是对文化冲突与传统婚姻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霜叶红似二月花》继承“五四”思想革命的思想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 ,通过对历史题材的精心选择、对家庭生活的重点描写 ,对历史转型期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表现出作者对反封建思想革命重要性的体认 ,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历史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包含有丰富的古代史料和思想内容。其深远的历史忧患意识、明确的历史变通理论以及彰往察来的历史作用 ,仍有不少思想精华。这些思想精华值得我们去咀嚼 ,以便更好地挖掘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灵魂和核心的《周易》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的出土给《鹖冠子》的命运带来了转机,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研究《鹖冠子》热潮的出现.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成果仍以考证、辩伪者居多,对《鹖冠子》思想的关注与研究明显不足;国外的研究成果中,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种特征.戴卡琳注意到了《鹖冠子》对语言力量的重视,但是她却回避了哲学的角度.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来发掘《鹖冠子》的哲思,这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历史深处的记忆:永州馆藏文物随笔》是一部散文随笔合集,作者首先将“文学”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以谦卑的姿态审视文物,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文物身上”,突出了文学的情感性;另一方面又“为读者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复活历史深处那些沉睡的记忆”,深度发掘文物的科学性。因此,文学与科学融会贯通,是该书的第一层次的创作特色。其次,作者以“文物”作见证,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所蕴含的力量,是作者写作此书的深度缘由,也是第二层次的特色所在。再次,作者借助于“女立俑”等文物进行深度“再创造”,从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让文学意象在陶俑“科技”中得到了升华;也正是这种“升华”,使得该书不仅具备了独特的文学价值,更是兼具了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光年间发生在湖北崇阳的钟九闹漕事件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民间歌手据此创作了长篇叙事山歌《钟九闹漕》,完整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从传抄本《钟九闹漕》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解释普通民众、统治阶级和研究者对此事件的态度,能更好体现历史事件在民间记忆上的特点,也能加深人们对长歌本身的理解。《钟九闹漕》是汉民族长篇叙事山歌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承载传递的历史记忆,对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并保持其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早期英译《论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辜鸿铭的《论语》译本在西方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本文认为,其“以西释中”的英译策略是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文章从译者的生平、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对辜鸿铭的《论语》英译误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典籍英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它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而且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研究传统孝文化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传统孝文化的批判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发掘、整理、分析的过程。本文概述了传统孝文化的演变过程并简单分析了传统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8.
《妻妾成群》是苏童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陈佐千四太太颂莲的悲剧故事,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女性宿命人生的人格缺陷,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阴性文化的可怕力量。高墙深院内陈家女人之间明争暗斗的邀宠角逐,戏剧化地演绎着中国封建权力机制复杂而又隐匿的历史传统,陈家大院中那口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井,恰恰暗示着作者对于鲁迅染缸理论的慨然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建置最早的关隘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战争史,特别是战国、秦汉战争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老子在此所著的《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给函谷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分析了函谷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