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给亡妇     
《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哀悼亡妻武钟谦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1916年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武钟谦因肺病于1929年11月辞世,时年32岁。妻死后,朱自清常常忆旧事而怀所爱,抚儿女而伤亡人,凄怆之情,不能自已,就在武钟谦去世三周年前夕(1932年10月),他写下了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富于至情至性著称。《给亡妇》正是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文章之一。作者以朴素、明白的家常语,描写妻子对丈夫、儿女的爱。写的都是日常琐事,却处处见精神。文章没有拔高妻子的形象,也不掩饰作者自己的弱点。是那样坦诚、真实,丝毫不见为文造情的痕迹,有的只是不吐不快的情思。  相似文献   

3.
燕青 《作文》2023,(Z2):98-101
<正>在众多现代文学大师中,朱自清被认为具有“最完整的人格”,他的散文文质兼美、至真至诚,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匆匆》《春》《绿》《背影》《荷塘月色》都曾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朱自清的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匆匆》(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堪称范本。燕去再来、柳枯再青、花谢再开,自然万物循环往复,他由景生情,不由得发出了对时间、对生命的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朱自清借助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修订本第一册《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记念性文章。全文以《雪朝》为引子,记叙了“我”与朱自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朱自清诚挚虚心、质朴公正的品格和脚踏实地追求光明的精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品质。了解用日常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写法,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叶海良 《现代语文》2006,(12):97-98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社会似乎是技术的、物质的、非精神的,物质的拥有感渐渐地替代了一切,人也渐渐地趋向于理性,精神家园也渐渐地荒芜了。当我们用反思的眼光来审视这种异化的时候。我们教师也痛惜地感到,神圣的教育也被异化了。因为最具人情韵的语教学也被抽象在语言的游戏中,整个语教学常常漠视学生人性本能的生命冲动,将学生的情感、想象、灵性逐出生命的机体。最终造成学生认识结构中人情韵的缺失。例如,由于片面地追求知识的有效性,诵读朱自清的《背影》也唤不起学生对亲情的呼唤和对生命的感动,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的诗人、古代文化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可他的本职工作是教师。他把生命和热枕全部贡献给教育青年的工作,对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做出的贡献尤其多,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全才”,同时又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柱石和灯塔。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开头,称之“凤头”,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学生写好下文的信心。一、点题开头法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2.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眼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江西考生《择…  相似文献   

8.
抒情散文《绿》是朱自清早期的美文力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坛上情景交炼的范文优品。朱自清创作《绿》时,正值婚后数年喜得爱子,在新为人夫后又初为人父;在这人生角色的重要提升转型之际,对生命的关注往往会因此警觉敏锐起来,对生命的感悟也就更其深入与独到了。本着以“人”为本披文入情的原则,笔者拟借《绿》文管窥青年朱自清创作早期的生命意识。首先看朱自清笔下梅雨潭周围的“景”。作者对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生物进行了动态化的描述:将雄踞潭边巨岩上的梅雨亭譬喻为苍鹰浮天,顿然英姿勃发;天空“微微的云”“流着”,则寓灵动于淡泊之中;“岩…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该散文的解读和研究都集中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上,挖掘该散文独特的美学价值。其实从深层次的情感构建来看,本文还具有丰富的矛盾和情感悖论,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内容。在优美的文字背后,潜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内容,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更好地探寻朱自清的精神世界,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中,感受到作者精神的困顿与迷茫。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2.
道是庄子的本体论,逍遥则作为庄子的生存论,"逍遥以游"是庄子最崇尚的审美方式。在生存论意义上,逍遥游一方面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主体寻求的一种最纯粹最高妙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境界;另一方面,也是理想的审美方式和诗意化的生命智慧的呈现。游戏精神成为逍遥的有机组成,逍遥也为游戏精神的敞开提供了可能。游戏精神成为《庄子》的一种风韵和情趣,给予接受者一种思维的启悟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为生命化妆     
台湾作家林清玄将人的化妆分为三类:容貌化妆、精神化妆、生命化妆。容貌化妆,就是扮靓外表,给世界增色添彩,使自我欣赏和被欣赏的时候身心愉悦;精神化妆是由表及里的调整,是让自己有修养、有品位、心理健康,精神化妆是内在的,但化妆的效果是外显的;生命化妆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对生命发展的描绘,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三类化妆中,生命化妆明显居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节期间,络络在同学们中搞了一次"我最喜爱的作家"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同学们对朱自清钟爱有加。于是,在寒假里他便开始给这位散文家写开了传记。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朱自清散文的自我意识特色,即鲜明的生命意识和表现为深刻的内省意识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绿》中,在对景色进行描写时,语言精准优美、质朴天然,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与眼前看到的景色完美的结合起来,给读者们呈现出了一幅清雅秀丽的山水画。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绿》进行了仔细地品读和分析,为朱自清先生完美的描写方式和娴熟的表达技巧所折服。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朱自清的散文又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精品之作,因此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对于今后的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生命语文"教学、"审美语文"、"语文知识"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