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汉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西汉中后期初现端倪,东汉时期急剧恶化,几乎与东汉王朝相始终。它不仅动摇了西汉中后期的西北局势,更波及东汉王朝整个国家形势和内部诸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对羌汉战争的性质、战争动因、治羌政策、护羌校尉、相关人物及影响等六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方法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多元,评价日益客观。未来的研究需在问题的建构和综合分析、过程的动态发展考察、出土简牍的应用等方面着重发力。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开拓性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在考古发掘及史料整理不断推进的同时,以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为显要,各学科交叉运用,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客观上为汶川地震灾后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羌人的迁徙路径及松潘县城的历史背景来了解埃溪村民对羌语的使用情况以及羌语如今的保存现状,从调查结果看来,埃溪村对羌语的保存情况良好,但是由于有很大部分三语使用者存在,与藏、汉的深度接触会造成其相比其他地区羌语的特殊性,对后续松潘羌语的语言研究提供一个大背景。松潘有其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这对解释语言特殊性也有其益处。  相似文献   

4.
木卡羌语具有比较复泰的声母系统。在语音方面,木卡羌语具有南北过渡的性质。与北羌语比,木卡羌语的语音系统要简单一些,最显著的是单辅音和复辅音的教主都要少很多。与南羌语比,木卡羌语最显著的特征是声调还没有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羌语的格助词在形式上有14种以上,具体用法和意义也较为复杂,它们在羌语语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羌语格助词的研究对羌语语法的研究,以及对汉藏语虚词及实词虚化过程的研究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整个羌族地区来看,雁门乡是羌语保持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不同村寨羌语保持状态却有很大差别.麦地村和芤山村属于羌语濒危型村寨,出现了羌语使用人口锐减且呈高龄化态势、交际功能丧失、代际传承中断等特征.造成羌语濒危的因素较为复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住环境开放,与外界交往频繁;二是通用语和主流文化的竞争强势.  相似文献   

7.
羌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研究古代氐羌民族的活化石,当属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羌语却没有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演化得更具生命力。随着强势语言的渐进渗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羌语在逐渐成为弱势语言之后又逐步走向濒危,羌语生存下去的语言环境令人堪忧。汶川大地震给弱势的羌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要不要保护羌语,怎样拯救羌语,成为摆在政府和语言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以20世纪50年代调查羌语时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讨论了羌族"释比"一词在整个羌区的读音、意义,证明虽然"释比"一词在整个羌语分布地区的读音差异很大,但是它们都是同源词,同时还讨论了不同语音、构词特征的演变规律,指出:"释比"一词是汶川周围一带对羌族祭师称呼的译音。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核,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目前,羌语处于濒危状态,严重影响着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羌人的民族认同.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羌语,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足够资金,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之外,还应该采取如下教育措施:不断增强羌族民众的民族语言自信;大力加强羌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着力培养和培训羌语的师资;高度重视羌语的家庭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虽然在政策层面重视羌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羌族地区幼儿教师忽视羌文化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教师自身对羌族文化理解的欠缺导致幼儿羌文化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对羌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研究较少。在以后羌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挖掘合适的羌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教育,以及提高幼儿教师对羌文化的理解和自身专业素质方面。  相似文献   

11.
粥赈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论是综合性研究还是区域性研究,其成果都可谓寥寥;20世纪90年代以后,粥赈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综合性研究开始转向更为具体深入的区域性研究,从关注粥赈内部情形及成效逐渐转移到对粥赈外部影响因素的重视。但在研究对象的厘清与研究内容的广度及深度上仍须深入拓展,理论与方法方面亦须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2.
二语习得(SLA)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近40年的发展使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发展过程中内部的争论和外部的挑战,并提出 一要充分利用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推动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和语际语语用学。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出的520篇羌区教育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内容、共词分析方法,以CiteSpaceⅤ可视化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国内羌区教育研究开展可视化知识图谱探索。国内羌区教育研究呈现以下特点:自2008年以后论文发文量在总体上呈增长之势,产生了该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聚焦在“民族教育”“文化传承”“羌族舞蹈”“学校教育”“教育扶贫”等方面,研究前沿与“精准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基于此,对未来羌区教育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人们在关注地震灾区的同时,也加快了对羌绣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并取得不错成效。但是,人们对羌绣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上往往局限于历史沿革、刺绣技法以及羌绣商品市场化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却很少对羌绣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文章从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羌绣的传承与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汶川当地的汉语在与羌语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发生演变。本文介绍的演变是当地汉语受羌语的干扰.丢失了an和aη对立的有效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汉一代,与羌人关系最密切的要数赵充国,因而研究赵充国的治羌业绩,能更好地认识汉羌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汉书》的记载,详细叙述了赵充国与羌人发生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史实,指出了赵充国治羌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其治羌的功绩以及其突出贡献的屯田奏实施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小姓羌语具有复杂的语音系统,辅音音位较复杂,元音也有鼻化、清化、卷舌现象,音节结构多样,韵尾辅音受限小,没有形成区分·意义的声调但有习惯重音,另外还有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从语音上看,小姓羌语与一般意义上的北部羌语相近。  相似文献   

19.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会话中两种语言或变体的交替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鲜有涉及到国内电视女性谈话节目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对杨澜<天下女人>栏目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码转换的意图.  相似文献   

20.
申向阳 《文教资料》2012,(8):49-50,134
羌语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羌语的使用范围正在缩小,使用人数急剧减少,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5.12汶川大地震"又使得羌语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羌语呈现出加速消失的迹象。如不及时保护和抢救,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将从中华民族语言大家庭中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