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是生命穷促时叫出来的一种革命。”(郭沫若《文艺论集》)桃源情结正是这种反抗精神的表现。在动荡的社会里,文人难免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这是由文人对时势的思考和取向决定的。现实社会复杂而又残酷,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无力改变社会命运时,难免对社会产生不满,社会责任感强的文人尤其如此。因为关注个人命运、国家前途和社会兴衰,他们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忧患之中。这种痛苦和忧患常常使文人们幻想美好的社会设想并以此来表达心灵的抗争。世外桃源正是这种社会设想的经典之作。我们不妨把这种反抗意识称为文人的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呐喊》、《彷徨》中小孩子形象,分析了鲁迅“树人”的希望中蕴涵的反抗愚昧、反抗绝望的心灵指向,在“铁屋子”的现实“场”境中,“死亡”直逼生存,“树”而不起,从而承受为反抗绝望而必经的绝望之境。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呐喊》、《彷徨》中小孩子形象,分析了鲁迅“树人”的希望中蕴涵的反抗愚昧、反抗绝望的心灵指向,在“铁屋子”的现实“场”境中,“死亡”直逼生存,“树”而不起,从而承受为反抗绝望而必经的绝望之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充满了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孕育出华夏民族的“乐感”化心态,蕴涵了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民族品格。在后世的衍化中。“乐感”化心态转移到处理社会冲突方面。这种置换,表现为反抗黑暗现实,争取幸福美满生活的心灵动力,或转换成逃离严酷社会压迫,归隐山水的心灵抚慰。当然,在某些方面,也畸变为盲目乐观的浑噩状态。  相似文献   

5.
《野草》着眼于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又超越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传达出难以言说的苦痛和荒凉寂寞,以及源于心灵世界反抗虚无和反抗绝望的精神力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解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时加以发挥,提倡酒神精神说。《野草》中反复言说的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与酒神精神有内在契合。作品在梦境、醉意和大笑中展示出因与生命的荒诞和虚无做绝望抗争而产生的悲剧性美感。  相似文献   

6.
《野草》着眼于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又超越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传达出难以言说的苦痛和荒凉寂寞,以及源于心灵世界反抗虚无和反抗绝望的精神力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解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时加以发挥,提倡酒神精神说。《野草》中反复言说的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与酒神精神有内在契合。作品在梦境、醉意和大笑中展示出因与生命的荒诞和虚无做绝望抗争而产生的悲剧性美感。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与海派经济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衡分析框架所构建起来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仅与现实中存在的经济相脱离 ,更无从解释决定这种均衡背后的本质或规律是什么。从方法论上说 ,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形式经济学 ,而新老制度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拓展与反抗。马克思经济学是一种经济的逻辑表达形式与现实经济体相统一的经济学 ,是一种没有新老制度经济学各自缺陷的实质经济学。构建海派经济学体系时 ,须克服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杨晓慧 《文教资料》2008,(26):32-33
<宠儿>描写了一个取材真实的美狄亚式的母亲的故事.通过女主人公瑟思在饱受奴隶制的压迫后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和现实的行动:逃跑--消极反抗--积极反抗,表现黑人被践踏的人格和被戕害折磨的内心世界,着重挖掘奴隶制对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主政治的完善、多元主义话语的提倡 ,在“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彻底的反抗社会已经成为不可能 ,于是村上笔下的人物只能处于怀着反叛的愿望及彻底反叛的不可能这样一种尴尬位置上 ,觉醒、抗争、妥协 ,在失落的状态下复归现实。这种矛盾的性格恰是对在“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不乏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对普通人的人情人性的描绘,对日常生活的内在价值的着力挖掘,给苦难与创伤覆上一层温情诗意的面纱,以期达到一定的疗效。这种"温情写作"使人感到温暖与慰藉,也让人找不到反抗现实的理由。本文通过细读迟子建的小说文本,探讨这种"温情写作"背后所遮蔽的是与现实保持的一种和解姿态,缺失的是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现实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在,是失意文人最好的心灵抚慰者,也曲折地表达了文人孤芳自赏的独特心理。而在这类剧作中,鸨母和皇帝的强势者的形象,体现着文人对现实的曲折反抗与理想化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鲁洁教授曾指出: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品德教育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教育,直面现实,直抵心灵,  相似文献   

13.
妥协与反叛--论村上春树小说中人物的两难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旭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30-33,,57,
由于民主政治的完善、多元主义话语的提倡,在“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彻底的反抗社会已经成为不可能,于是村上笔下的人物只能处于怀着反叛的愿望及彻底反叛的不可能这样一种尴尬位置上,觉醒、抗争、妥协,在失落的状态下复归现实。这种矛盾的性格恰是对“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剧作中的人性形态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灵的受难与反抗”和“心灵的冲突与挣扎”是李健吾剧作中人性的两种具体表现形态。前者源于社会政治势力对人的生存权利的剥夺或者封建势力压迫下青年男女爱情愿望的受扼,通过这一人性形态的描绘,作者映现了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以及个性解放等现实内容。后者源自人物内心善恶之间、多重欲望之间、固定观念和自然本能之间以及二元文化意识之间的矛盾,这些心灵冲突并非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事实证明,李健吾的大部分剧作并未离开具体的现实关系去描写人性,而力求将人性表现与复杂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巫婆原理     
《新作文》2006,(Z2)
授奖词“巫婆原理”,可爱的名字。而王亦丰在这篇文字中却提出了他对虚无的厌恶,对存在的质疑,和对平庸的反抗。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大比例地保持着心灵透明。一种站在生命的起点,一种站在生命的终点。前种人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7.
面对20世纪末文化转型中的主体性普遍沉沦,张承志以信仰对作家以及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做出了自身确认和价值坚守,其信仰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心灵自性的呼唤在人本哲学层面对人所作的形而上价值还原,但对现实常态的绝对超越与摒弃又最终使这种形而上的努力沦为单向的价值僭妄,并最终导致反抗的虚无。作为在时代变迁中自觉承担了"历史中间物"悲剧命运的作家个体,张承志的存在既是有限的又是意义无穷的。  相似文献   

18.
个性·矛盾·悲鸣--论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文学天才,在近代中国东/西杂陈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凉的一生.他孤独、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这种浓郁的感伤情愫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并成为他浪漫生命之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他的感伤之旅主要包括个性主义反抗的矛盾性;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小说中的深入呈现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叙事的难度是心灵生存的难度,中国消费时代的心灵生存容易被现实瓦解,在审美日常化和市场有用性被强调的情境中,我们有理由追求文学叙事的心灵难度和诗性难度,以文学叙事提升现实、创造另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20.
希腊古代文明鼎盛时期的亚里士多德、欧洲中世纪教父神学集大成者奥古斯丁、现代理性主义开启者康德及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海德格尔,都深刻影响了阿伦特。阿伦特吸纳了西方源远流长的自由教育思想传统,其教育思想亦有深邃的现实意旨,即在个体心灵上反对无思想性和无世界性,在社会伦理上反抗平庸之恶,在政治制度上抵制极权主义。其实现路径是以教育的诞生性培育人成为新来者的自由,通过教育权威来限制自由以达致社会的自由,教育要尊重人的多样性以实现政治自由。现代教育要让人自由发展,阿伦特的思想可作为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