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王蒙作品中反复出现了语言、文字、结构的重置颠倒以及人物形象的变异与癫狂,其"季节四部曲"更集中表现出近似于《堂吉珂德》式的"浪漫化的疯癫"。王蒙采用这一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创作中对特定的历史事件、知识分子在时代冲击下的灵魂震颤以及人性本身做出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并由此展开对历史、对人性祛魅与祛蔽的思索与探寻。  相似文献   

2.
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绘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嘉绒藏区在历史转型期的众生相,尽管自发表以来对作品人物的评论较多,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作品中的老土司、傻子和翁波意西等主要人物的各具特色只是表象,作品其实重在揭示历史转型的"尘埃"弥漫时人性堕落扭曲的过程,并最终经由人物之口为人性为制度唱起挽歌。  相似文献   

3.
从"城乡"视角解读苏童除历史题材外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南方"是一个核心的地缘要素。这些作品的灵魂是在路上的,它"在而不属于"城乡,"逃亡"和"还乡"是其一体两面。城或乡只是地域布景、想象符号与人性展台,苏童借它放飞想象力、完成人性的微雕并实现卓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东紫小说的阅读体验张丽军:今天我们讨论东紫的作品。东紫的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多是精品。去年《春茶》获得"人民文学奖",引起大家的关注。东紫对人性的体验非常深刻,是与她独特的身份有关系吧。医务人员总是对很多细菌病毒看得特别明显。东紫作品中对人性的复杂性的展现,我觉得在当代作家中是非常独特的。作品语言描写细致入微,或者体验非常独到。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作文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达成立意深刻的目标:聚焦人性、揭示矛盾、提升境界。写作时要理性审视生活、辩证看待人性,既要看到人性阴暗的一面,更要观照人性趋向完美的一面。其次,要揭示人性的矛盾,透过层层社会生活表象剖析人性的本质矛盾。再次,要力求达到理性境界,同时努力追求超理性境界,构思选材时处理好"生活"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生活现象揭示文化内涵,用琐碎的生活细节阐释文化内涵;剖析材料既要有时代高度,又要有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长篇小说《红字》及其主人公形象的剖析,肯定了作品批判神性、讴歌人性解放的思想,揭示了作品的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西作品中"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分析比较,展现出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点的侧重点,并对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的融合点进行阐述。同时,从作品的比较研究中说明中西方感性与理性的不同的文化理念,进而指导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意志战胜先天的"恶",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8.
刘学慧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首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儒家思想陶冶下的中国传统家族生活的温馨和谐。这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创作注重传统批判的超越,也体现了作者"白日梦"中对美好人性的憧憬。其次,作者以少年的人情之美与晚年的忠君爱国,使李鸿章传统的"标准像"中充溢了人性——人情之美与思想——人格魅力。历史风云人物个个亲切可爱。温情含蓄的笔墨与尺幅千里的艺术概括力也构成了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与此同时,在对历史素材的处理上、对历史脉络的把握上、对历史风云的当下意义上,我们还有待于作者表现出更明确而独到得历史观与文化观,实现作品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从"精神阳萎型男人"、"追求理想性爱的女性"、"理想性爱观的不同呈现"、"艺术审美感知的迥异"四个方面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这一特质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以及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的永恒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溶汇人性之光泽才能有其永久的生命力;一个作家也只有深怀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以不同的视界去作独特的审视,才能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在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中,茹志娟的《百合花》别开生面,为文学的多样性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首先,它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成为当时作品中的另类追求,它的出现是对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其次,它是个体话语对中心话语的解构,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第三,它承袭了以前作家、作品以人性为关注对象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对"五四"以来"人的大旗"的延续。《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作品带有阶级斗争的烙印,政治斗争充斥其中,人性几乎从这些作品中消失殆尽。由两位女作家茹志鹃、宗璞分别创作的《百合花》、《红豆》却以其人性美,拒绝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心灵、情感的"荒漠化",是开在文学"荒漠"中的人性之花。  相似文献   

12.
柏桦 《文教资料》2011,(14):11-12
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擅于从伦理意识的角度来展示女性命运,并对女性深层心理进行深入挖掘,由此抨击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唤醒女性"人性"的复归、人的意识的张扬。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8,(3):21-25
在当代文学小说创作中,对客家地域文化的书写,程贤章是一位佼佼者。程贤章小说创作具有历史的使命感与时代的先锋感:对体制、人性、生命、文化层面均有诸多反思。其作品通过浓郁的地域文化品格、理想化的生活憧憬,揭示了客家人生存的困境、现实的沉重、未来的前景和人性的奥秘。小说深度书写了客家人不同侧面的风土人情,真挚地描绘了一幅幅客家人生活生存的风俗之画。他注重语言的本真,以通俗之语表现通俗之事、凡俗之人,把对人性与民族命运的书写融合一体,充满着民间文化风格,非常接地气。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二月间,我院史地系历史专业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的同学。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结合教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论文156篇。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一系列学术讨论会,对同盟会纲领和洪秀全、秦始皇等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大家对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源、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德育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络,由片面的"政治人"、"经济人"导向向新时期的"和谐人"的导向演进,并由此影响了德育实施方式。新时期高校德育只有立足于把相关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传授、习得和践履同大学生的个体生活世界相联系,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整合人存在的多样性,才能使人获得人性的丰满,达至"和谐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特别"的经历,形成他独特的思想和气质。因此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们都热心政治作品的意识形态色彩愈来愈浓时,他却回避政治和权力干预,倚仗自然神灵,专注于"人性"的研究和描写。从审视民族、地域文化出发,自觉地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为此,他在作品中建构了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之处。作品的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当今社会,存在有物欲横流的一面。在那里,灵魂扭曲,道德沦丧,人性泯灭。在此情况下,研究沈从文的"人性"确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孔繁春的中篇小说《石幺爸》主要叙写了石匠石幺爸漫长坎坷的一生。作品通过石幺爸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时代巨变所引发的城乡阵痛,展示了"空巢的故乡"、"漂泊的远方"、"失落的天堂"等现实内容;通过"隐性的亮光",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和人性的美好。小说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成败得失,可以为地方作家创作和黔北文学的繁荣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视野中的生态和谐人假设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健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5):123-127
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逻辑前提。在管理思想演变历史中 ,适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时代诉求 ,人性假设先后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文化人”假设三个阶段。生态和谐人假设是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性假设 ,其实质是组织要按生态文明时代的道德原理和伦理规范来进行管理。生态和谐人假设的提出和实现 ,意味着对传统的管理职能、管理体制、激励方式、组织文化等进行重新反思和深刻变革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为了更好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能力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条件。文章在对相关大学生信息检索、文献资料搜集及整理基础上进行梳理及归纳。  相似文献   

20.
自一九六五年春全校举行第十五次教学研究会到现在,已经十六年过去了。从七七年下半年恢复大学统一招考制度,一九七八年春季学生入学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四年。这四年中,我们完成了国家交给我们的各项培养人材的任务。七五级七六级两届大学生共3945名已经先后毕业。七八年初入学的七七级学生1004名(7名已提前毕业)将在本年内毕业。七八年以后大学生按正常情况招生和入学,学校确定学制为五年,从七九年起每年招生数近2000人,目前在校大学生总数为7806名,今年秋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