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pCR-HBc-X6-βhCG CTP37质粒DNA的方法。经研究发现纯化的质粒不含RNA和蛋白质污染;其OD260/OD280高于1.8;每2500ml发酵液可得到4.95mg的质粒DNA。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HA基因的DNA重组体pV—HA及融合HA—minigene基因的DNA重组体PHA—minigene的表达研究,测定了其凝血活性,并利用荧光示踪,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构建DNA重组体成功,且在哺乳动物细胞离体实验中检测到重组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DNA疫苗,它既能预防乙型肝炎,又能治疗乙型肝炎,同传统的疫苗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疫苗.目前研究认为,乙型肝炎DNA疫苗很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全新一代疫苗.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00,8(2):30-31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保护濒危物种、保护自然的象征.但是国内外专家对大熊猫的相关遗传学背景材料都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β-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β-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解读本实验是一个定性的鉴定实验,关键是要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1.DNA的释放。DNA位于鸡血细胞的细胞核中,正常情况下不会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习基因工程部分其它内容至关重要,因此教材后面安排了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实验,本文就该实验的材料选择与处理、DNA序列的设计与处理和实验步骤等改进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实验中,学生存在一些错误的操作,针对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基因工程中的3种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节课以“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为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运用假说-演绎法构建概念模型、演练科学技能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展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激活学生思维潜能,使学生具备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11.
以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为主线,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结合科学史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模型搭建,重现DNA结构解析的科学历程.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12.
李青芝 《生物学教学》2008,33(11):79-80
“DNA的粗提与鉴定”是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必做实验。从理论上讲,只要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组织均可选择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验中应尽量考虑材料易得、节钱省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本文报告了笔者选用多种植物材料,从实验现象、效果等方面加以比较,筛选出更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和简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饱和苯酚氯仿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编码β-淀粉样蛋白的目的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的表达载体pcDNA3.1-Aβ42×2,应用酶切及测序鉴定表达载体.相应的双酶酶切能够获得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269bp),测序未发现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4.
用过渡金属铜为配位中心,以5-氨基-1,10-菲咯啉对羟基苯甲醛西佛碱铜配合物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可作为核酸荧光探针的金属配合物,并对其与DNA的作用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创新教学模式出发,结合适时教学课外整合的思想与对分课堂课内教学的安排,遵循学生需求、能力发展、水平适宜、意义学习、个性建构的原则,构建了适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育传播学课程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适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具有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活跃学习氛围、促进能力发展、满足学习期望等优势。同时,适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凭借及时的双向反馈和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探究)详细的规划安排,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架,确保高效有序地实施教学。教师在着手课堂教学改革时,适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