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悲剧》按照单元教学要求,重点是“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仔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情节生动,可读性强,而且有许多耐人玩味的细节。作为描写悲剧的作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也需要细细揣摩。  相似文献   

2.
《诺言》以人物对话展开起伏动人的情节,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鲜明的主题,这是课文在构思上的突出特点。课文讲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为信守自己的诺言,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岗位”的故事。作者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铺陈叙事的写法,而是把“我”作为连缀这个故事几个情节的主线,置“我”于事件之中。课文的情节是通过三对人物  相似文献   

3.
本学期执教的首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社戏》,品读这篇小说中的几个情节与细节,反窥现今的教育对象——眼前的学生,我不禁又生发出几点断想。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引领中学生去接触并鉴赏《红楼梦》这样一部巨著,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发现中学语文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这篇课文时,习惯性从小说的"三要素",也就是情节、人物、环境来一一解读这篇课文,课堂教学程序也是从这几个方向去一一关联对应——先梳理情节,后剖析环境,最后分析人物。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确实是欣赏小说的三个着力点,但并不是每  相似文献   

5.
对《小桔灯》这篇课文的讲授,可以从人物分析入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写作。一、找出主要人物,以弄清文章情节结构,对于记叙文的情节结构的分析,应从人物入手.因此,在学生课前预习了《小桔灯》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人物,这是教学中的第一步。在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文中的人物是“我”和“小姑娘”之后,就由学生复述《小桔灯》的故事梗慨,  相似文献   

6.
接到被选派参加2011年泉州市"送课下乡"活动的任务,立即翻阅语文课本。我的目光被《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所吸引。这篇课文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还有生动细腻的描写,一定能打动学生,课也一定能上得很精彩!我决定了,就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坚强的战士》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不同于本单元的《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那样的短篇小说,因此我们学习的时候,不必那样注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应着重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通过细节描写和富有个性的对话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篇课文的自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对下列词语的不  相似文献   

8.
《爱之链》这篇课文文笔精细,将深深的情感融人每一个文字之中,特别是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折射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动人的真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此文中细节描写的浅薄见解。  相似文献   

9.
<封神演义>关心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通过人物悲歌式的命运结局来体现人本主义意识.围绕"人物与情节的冲突"展开,展示了一批人物命运悲剧的多重性,弥漫着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困兽犹斗"的悲剧精神,这恰恰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并赋予他们的一视同仁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上完公开课《心声》后,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自滨课文,体裁是小说,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情节——找出主要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诠释“心声”含义。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可学生预习不到位,对课文不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自读课文时,根本达不到速读的要求,大概花了八九分钟,  相似文献   

11.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我认为可依如下思路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香菱学诗》(见上海高一语文教材),如果把重点定在强调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或是强调黛玉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这显然是把这篇课文脱离于整个《红楼梦》之外,仅仅去揣摩课文本身表面的情节,而没有重视作品"个性"的审美价值。《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政治宣言,因此要把这篇课文看成是整部小说的节选,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解读人物个性化的性格。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小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叙事与感悟有机结合,二是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位教师均能根据课文表达上的这两个特点来设计教学。一是"事"与"理"结合。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孤立",而是与"事"有机结合,或在"事"中渗透"理",或以"事"  相似文献   

15.
一、读中悟序,板书合理设计《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比较多,人物反复出现。为了弄清人物出现的顺序,我让学生反复读书,一人读,大家听,在听的时候,理清思路:苹果从运输员的手里,递到了谁的手里?由于大家听懂了课文,很快听出了苹果到了连长的手里。接着,...  相似文献   

16.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如何在课文中自读自悟落实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确、深度地解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真正内涵,这是教师教学的必要前提。《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情节简单,但是深度解读后发现,这是一篇有着深刻内涵和用意的文章,也是学生写作的范本。文章通过对课文题目、情节的深度解读,发现课文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课文《灌园叟晚逢仙女》是高中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文章,属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中其他三篇小说是《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明湖居听书》,每一篇都很有特色,或以人物见长,或以情节取胜,或以语言增彩。如果以情节、人物、语言中的一方面去阅读分析《灌园叟晚逢仙女》,那么,它跟其  相似文献   

19.
陈伟敏 《广西教育》2013,(29):65-65
小学语文叙事类的课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和描写,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或喜爱、或崇敬、或厌恶、或同情等情感,读起来兴致盎然。扣住此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发展线索、情节变化中,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文本特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一、培养合理推想1.适时停顿,引发思考课文的阅读过程,就是故事情节逐渐展开的过程。随着人物、环境、事情的变化,会引发相伴而生的后继变化。在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停一停,让学生"驻足"回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后继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加深理解文中蕴涵的伏笔,体  相似文献   

20.
课文以苹果为线索,通过"送"、"传(让)、"吃"三个主要情节的描述,表现了革命战士之间真诚的阶级友情.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可运用上述板书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检查阅读效果时,让学生谈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送——→传(让)——→吃",使学生认识课文是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的,了解课文的思路,课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课文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