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春天,中共山西省长治市委提出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口号,长治日报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头版开辟了《了望哨》和《回音壁》栏目。这个栏目是专门刊发批评稿件和舆论监督方面内容的,一时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在它刊登的200多期稿件中,反映机关作风、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稿件占了大多数,而且多数是基层干部群众来稿。经过半年多的运作,《了望哨》抨击时弊,倡导进步文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越办越活,越办越有生气。撰写此文的郭志刚同志,就是一直搞《了望哨》报道的,他的这篇文章,对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不无裨益。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下功夫调查研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3.
欧阳华 《声屏世界》2000,(11):33-34
要不要新闻舆论监督,似乎人们不会有异议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也为之拍手称快。然而,谁也不能否认舆论监督之难,持别是新闻界同仁都程度不同地有昕体验。叫好和犯难,实际上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舆论监督的倍受重视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搞好舆论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7.
8.
9.
“今天又去批评哪里?”“最近准备捅点什么事?” 从事了几年舆论监督工作,这两句是我听得最多的话。除去调侃的成分之外,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人们意识上的一些偏差。 长期以来,不少受众,也包括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就是“曝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肩负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记者,应该充分运用舆论监督的职能,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影响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舆论监督是否收到效果,暂且抛弃被批评对象故意刁难、指责不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素质的高低。而素质的高低又集中体现在从事舆论监督的过程之中。因为舆论监督不仅是批评某个人某件事,它还要对党和政府的决策、对各项政策的实施提出建议和意见。因此,记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发展的宏观规律,不为主观臆想所在右,使批评对象口服心服,这些都要求记者有着良好的思想意识。笔者在从事广播批评报道的实践中,深深…  相似文献   

11.
12.
1994年1月,我担任南方日报读者来信部主任一职,每天阅处来信,接听来电,考虑舆论监督等问题。令我满意的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不仅编辑和采写了300多篇批评报道,为省报的新闻改革努力工作,而且还策划和指挥过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和广东新闻奖一、二等奖的批评报道。在全国新闻界普遍感到舆论监督困难重重的年月里,我之所以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作为,是因为善于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疑难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一、处理好揭露与讲政治的关系,明确批评目的,指导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抓重大题…  相似文献   

13.
孙旭培 《传媒》2003,(4):43-44
舆论监督的宪法 根据和主要对象 舆论监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从法律上说,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监督权利是以公民的三项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出版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长期以来,人们把舆论监督一直当作新闻监督来理解,在一些正式文件和许多教科书中也把舆论监督解释为:“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指名批评,让各种假、丑、恶的行为曝光”,“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力丹 《新闻知识》2003,(11):18-19
现代舆论学研究中的“舆论监督”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指的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无形的监督形式。公众表达的意见可以是赞扬、批评,形式和渠道也是多样化的。“人口皆碑”、“人言可畏”,便是正、反两种舆论监督的效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是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培养民主作风的重要途径,是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舆论监督中,如何把握好曝光尺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时会遇到种种刁难,而且稿件写成后还没有来得及发表又会遇到上门说情人的好意劝阻,有时甚至还会遭到被批评监督人的恶意中伤和围攻殴打,所以保护好记者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笔者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将近十年,对此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