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本质,指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构建了一个研究语言的新框架。语言的三大特性顺应性、商讨和变异性使语言的选择成为可能。而外语教学从内在属性上讲也符合语言的三大特性。语言顺应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紧密,对实际外语教学过程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1999年维什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理解和解释语用学。按Verschueren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  相似文献   

3.
顺应论从一种崭新的语用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是一个极具解释力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本质特征,这恰巧与动态的翻译过程不谋而合,因此,顺应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文章以运动广告为例,从语用顺应论视角看此类广告翻译顺应性的体现,从而得出:成功的广告翻译实质是对语言的成功顺应。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是交谈者面对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交际者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对称呼语的选用必然要顺应语境因素,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某一称呼语的使用常常是对两个以上因素顺应的结果。此外,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可能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5.
丁慧玲 《文教资料》2009,(17):61-63
书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书名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中外著作的书名为具体研究语料,提出书名翻译中的顺应策略.如与原作意境与内容、与目的语语言体系、与目的语文化和与读者心理的顺应。  相似文献   

6.
周磊 《文教资料》2014,(27):32-33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这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语用顺应论不仅对语用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中,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翻译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各种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语言和非语言层次上做出恰当的顺应。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视角来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语言层次上的顺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词汇、句法、语体特征三方面在语言层次上做出顺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商务活动多样化与多边化等问题,本文首先论证了语用顺应论对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然后从Verschuren的动态语境观分析合同翻译应顺应的层面,从而提出合同的翻译应顺应贸易对象、环境、内容、形式与过程,恰当地选择适切的语言结构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语言结构的顺应是顺应论的研究视角之一。该文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语言结构的顺应,从这一方面对英语倒装句在词汇、句子与语篇这三个层面中语言的选择与使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探讨了在交际中人们对英语倒装句的使用所隐射的语用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汉语谚语是中国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髓。所以谚语汉译英是向其他民族介绍中国文化的渠道。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汉语谚语的翻译问题,并试图从这个新角度来寻找谚语汉译英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较深入地分析了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变化性、协商性与适应性各自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以仿拟为例,从一个侧面探讨了语言的这三个特性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语用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双重跨文化交际行为,语用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策略与方法。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对语境的顺应与选择的动态过程;翻译的本质则是通过明示与推理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3.
图画书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外国优秀图画书在目前我国幼儿文学作品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图画书的中译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通过译例分析,对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外国图画书翻译实践进行探讨.可以为翻译图文并茂的幼儿图画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14.
张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12-113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重要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采用模糊表达使广告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达到特殊的商业效果。试图采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用实例对广告中模糊语言的几种表现形式和存在动机进行顺应性分析,论证了顺应性是广告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电影的片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动态地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调整选择合适的语言结构,顺应观众的文化心理预期,满足其审美情趣,避免出现文化冲突和隔阂,从而实现电影原名与译名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6.
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新解》中提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翻译活动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也受到语言顺应理论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虞美人》的英译从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交际世界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译文是如何来顺应原文的意境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片名既是通俗的艺术形式,担负着艺术创造和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的重任,同时又是商业广告,在影片推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的语用理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归类分析,我们发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主要顺应了汉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目标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8.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该理论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译者翻译旅游资料要做到“内外有别”,恰当采取变译策略,达到文化传真,对中国旅游资料英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告中的语言常为修辞语言,但与之相对的平实语言以其质朴、清晰、普通的特点也得到广泛使用。该文运用Verschueren的适应论来分析平实语言在广告中的效果,认为它的使用是交际者出于宣传目的交际需要而作出的选择。这一选择适应一定的语境就能起到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提升广告扮演者话语可信度的作用,从而为平实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