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语素养”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新时期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内容具体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巢宗祺《关于语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建设》2002.7)。纵观学生语学习的全过程,从哲学的视角考察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它大致经历两个过程——量变和质变,即先是达到量的积累,然后实现向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尹继东 《现代语文》2006,(9):100-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将书面表达纳入到“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中,强调写作的生活化、个性化、综合化,强调写作的积累、应用与交流,实际上是将写作看作人的一种基本素养。这是对写作教学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6.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的趋势正在给中学教学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首创性地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对长期以来语文分科教学观的一种冲击。教师们开始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沉寂已久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了勃勃生机。“综合性学习单元”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语文课本教学理念相去甚远,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往往根据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设计出不同的课型来。考察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因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础理念时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内容已深入人心,"语文素养"也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那么,到底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并且摆到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到底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应当怎样认识?这里摘登几篇文章和实例,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语课程标准》负责人巢宗祺教授发表了《谈谈“语素养”》的讲话,他指出,“近几十年来,语教育经历了由‘知识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发展的阶段。”“这次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在上述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建构起‘语素养’的教育模型。”“过去的两个阶段,记忆也好,训练也罢,构建的是一种线性的模型;现在是三个维度,构建的是立体的模型。”(讲话全参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网站,章链接:http://www.1088.com.cn/200111/ca725.htm)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创造力,就是提供首创性、有积极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成绩、新事物或有独到见解的能力。创造力在能力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具有最大价值和意义,是构成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因素。创造力本身有多种层次,像瓦特发明蒸汽机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凡创造力是高层次的创造力,像企业中的技术革新这种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创造力是中层次的创造力,像学生在其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而语文素养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整合,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种新提法突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语文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练习,是一套练“说”的好教材。我通过实践,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就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一贯考虑。在总目标下,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提出,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另外,课程目标明显体现了由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提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基本思路。最后,课程目标还注意了语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对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健康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把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归结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和辉 《农村教育》2007,(11):55-5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教师对课本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虽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人人尽知。新旧大纲对课外阅读都有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更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不少于260万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并没有被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中并付诸实施.语文教学中总是难有课外阅读的一席之地。课外阅读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课外阅读?怎样引导学生去从事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