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迁移是指已学过的知识在新的知识环境中的应用。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正迁移;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干扰另一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负迁移。显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关键就是要促进正迁移的产生,防止负迁移的干扰。一、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有趣的故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于单项孤立的技术传授,而越来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何谓迁移?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产生积极影响的称正迁移,简称迁移,产生消极影响的称负迁移,或称干扰。在体育教学中,各种知识、技术、技能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彼此联系和影响,这种现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如果我们将迁移规律运用于体育教学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迁移”也叫做“训练的转移”或“学习的转迁”,一般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即先前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运用学习迁移规律于语文教学呢? 一、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迁移规律告诉我们,经验通过类化、概括之后,作为信息在大脑里贮存起来,如果一旦碰到与经验有联系或者类似的新知识,就能依据先前的经验来辨认当前的课题。因为,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孤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关于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教学中的“迁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迁移。迁移教学认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着的,它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特点揭示其联系和规律,进而提出若干迁移模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化”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李从华一、利用迁移规律,促进知识的同化数学知识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这种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影响。新、旧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是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迁移法教学,能够不断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本文从迁移的理论以及迁移教学法在识字、阅读等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朱丽琴 《新疆教育》2012,(23):27-27
迁移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利用迁移理论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学习迁移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在学习中只要遵循迁移的规律,并积极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就能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1注重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语文知识和语文情景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来源。学生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实现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指已获得的经验在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这种迁移的效果有两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的干扰作用,叫负迁移。正迁移量越大,意味着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适应新学习情境的能力越强,越能顺利地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去掌握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广泛迁移而实现的.学习迁移对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能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国际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迁移有正负两种: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迁移规律运用恰当,就能使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效应叫正迁移效应;如果迁移规律运用不当,就会使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效应叫负迁移效应。在教学中每当遇到某两种知识在外形上十分相似而其本质却相异时,如果稍不注意,则其迁移效应往往是负的。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迁移,对于数学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两种情况:运用已有知识去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叫做正迁移。这种迁移。在学习新知、运用新知的过程中作用很大,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果运用已有的知识,干扰了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这叫做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这种迁移,会打乱知识的系列程序,混淆知识的界限,违悖知识的内在规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正迁移规律,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极强的科学.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利用知识的迁移,能使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实施目标教学,是一种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学习策略,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迁移理论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有效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所以,掌握迁移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百利而无一害。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子,对迁移理论在字、词、段、篇章四方面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13.
迁移规律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规律,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高考大纲明确的能力考查内容之一.通过跨学科迁移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进行运用,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运用相关思路进行生物学科内知识的迁移与整合,从而促进生物学科甚至理科综合能力和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教师怎么进行知识教学以及怎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以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笔者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已自觉地运用到迁移规律.结果说明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王胜海 《生物学教学》2008,33(10):30-31
生物学概念是构成生物学教材各章节的基本骨架,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概念是一种理性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代表着一种本质和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思维的结晶。课堂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了基本概念,方可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习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迁移规律,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能力。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得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发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呢?一、重视和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谈几点体会。一、运用迁移扩充认知进行某一知识教学时,应正确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抓住新旧知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对比准确地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一个更为扩展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必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这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会用通分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其实质是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计算。这样学生利用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旧知识,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主动构建,扩充了认知。二、运用比较调整认知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的异同与联系的思维过程与逻辑方法。小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既有联系又易混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排除干扰,使易混的知识清晰分化,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调整了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正>理解,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本概念的把握,揭示语文现象的本质特征、相互联系和规律,都离不开理解。本来,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其中心任务都是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但教学,又不是一种纯知识的教授过程,而是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一种能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 ,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除了解决个别数学问题外 ,还须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 ,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问题难点的突破、问题规律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思维的拓展和迁移等目的这种题组并不是几个独立数学问题的简单组合 ,而是注重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它们的解决能启示某些问题的规律 ,能引导与启发学生掌握这些规律 .本文就如何运用题组教学谈一点笔者的做法与体会 .一、运用题组教学 ,帮…  相似文献   

20.
一、富有“联系”的教学设计 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相联系的。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地掌握教学起点,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方面整体出发,更多的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