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惠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2):127-130,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别,也形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作品风格上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只是一个限度,若译者深入分析不可译的因素,即可使译文尽量接近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论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主要体现在语音、字形及语言修辞等方面;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文化词汇空缺、指称词语义文化冲突和语用意义冲突等方面.可译与不可译是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这一转换受到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翻译的绝对可译性难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是可操作和转换的,具体方法有补偿式翻译、象译、直译加注和替换法等。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海燕 《天中学刊》2005,20(1):98-99
不可译性可以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与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包括成语、典故、习俗、物质文化等的不可译,它们处于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5.
聂燕燕 《海外英语》2014,(15):130-131,133
卡特福特认为翻译中的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即"语言不可译",又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不可译"。该文分别从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这两个方面来阐释京剧英译中的不可译,并从京剧的经典曲目的英译本中举例说明,文章认为随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深入,京剧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是相对的,而语言不可译是较为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闫屾 《华章》2010,(32)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翻译的相对不可译性妨碍了思想的交流.本文从语言,文化方面论证了相对不可译性以及语言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是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分析,讨论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识不可译的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在翻译中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认真分析英汉对译中因语言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几种不可译现象,包括词汇空缺、成语典故、拆字、镶字、回文、双关语以及语音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导致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因素,指出译者只有深层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明确翻译的目的,努力化解、缩小不可译现象,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腚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斌 《海外英语》2013,(13):142-144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探求了文化不可译及其根源,对文化的不可译特征作了例证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进而指出当今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汉互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将会更多地、在更大程度上朝可译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可译的,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等因素的差异,有时又不完全可译,甚至是不可译的。本文从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征、社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传统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因素的差异对翻译可译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浅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举例讨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被关注的理论话题,而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更是其中焦点.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双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英汉互译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角度分析了两种语言及文化的不同性,介绍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提出译文要达到原文在原文化中的效果,大量的注释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麻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70+172-170,17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构成、文化、语法以及思维方式等层面存在着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可译的现象,汉译英准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效果.本文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层面简述了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对不可译的词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作为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有效地处理了翻译中的文化现象,但对翻译中由于语言自身(字形、语音等)造成的绝对不可译性,如双关语、言语幽默并不能妥善应对。变通是翻译的基本属性,在文化翻译中协调辅助归化和异化策略,让严格意义上的不可译性变迁为有限度的不可译。从此意义上讲,变通是文化翻译的又一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导致汉日两种语言对译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传达信息。本文通过分析汉日语言对译在字音、字形上的翻译局限性,译语丧失源语的语感以及目标语中的文化空白现象,认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社会现实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以及古代跨文化交际的闭塞,是导致汉日对译存在局限性、不可译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可译"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关于语言结构的"不可译",还是文化传统的"不可译"断言,都是对人脑认知功能潜势的低估,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讹推,是对主体性的过分执著和对主体间性的无视。从主体间性的认识论出发,那些看似"不可译"的语言、文化现象天生就带有"可译"性的语言哲学基础。基于此,根据"互文性翻译"理论、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化"理论、"解构翻译"理论对"不可译"论依次进行审视,并最终从语言的主体间性角度指出"不可译"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主义根本属性,可以彰显其本质上的"不可知"论属性。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译英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可译现象。本文在概括总结不可译性分类后,主要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阐述汉译英中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