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裹式技巧”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中比较常见的技巧。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因为其自身媒体的特点,在包裹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报纸新闻的“包裹式”主要体现在直接引语的使用上;电视新闻的“包裹式”主要体现在“同期声”和“画面场景”中。因此电视新闻的“包裹式”显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的叙事聚焦分析——以《新闻六十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别,在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本文以CCTV-4《新闻六十分》中的时政新闻为例,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对其进行叙事学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新闻传播媒体,具有把时政新闻做好看的天然优势,抓住电视新闻现场细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同期声、现场声,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短新闻”进行了阐述,一是“短新闻”的意义;二是强调了必须把“短新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三是如何写好“短新闻”;四是写作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熊高  贺威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116-121
众所周知,不论是以阅读为主要特征的报刊文字新闻,或是以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新闻,还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需要"写"的.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写作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写作不仅仅是运用文字语言、文章体裁来述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运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是多种语言符号的综合运用.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6.
地方时政新闻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只有从形式到内容上做到“贴近”受众,才能编发出好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媒体和受众都会把社会新闻简单地等同于民生新闻,本文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区别,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新闻是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的结合,是回归新闻本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希望以此来打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界限,在时政新闻中找出“民生”元素,扩大社会新闻选题,更好地服务受众,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电视新闻的几个问题张志君一、引言和其他电视新闻一样,教育电视新闻在新闻这个“大家族”中实在只能说是一个“后生晚辈”。它不仅远远晚于报纸“NEWS”,就是与广播新闻相比,从“年龄”上讲,它也只能屈居末座。当美国广播界的怪才正在因炮制“火星人登陆...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曾经带动了新闻传播的革命。但在今天的数字化传播兴旺发达的新形势下,电视面对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及其威胁,应该及时把握问题,发现对策。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新闻近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并指出只有最合理地配置电视新闻的市场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一传媒”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受众愿读(听)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写作新闻的目的。但目前很多新闻可读性差,没有多少人愿读(听),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情感。从作者方面看,写出的新闻缺乏情感有主观和客观原因。解决新闻缺乏情感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情生于文”和“文生于情”,懂得情感与写作、与读者的关系,提高对情感在写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认识;其次,要加强责任感、增强读者意识;第三,要掌握一些在写作新闻时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技巧的规律,着重从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加大新闻的信息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新闻同期声的作用,对准确运用同期声制作电视新闻的技巧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故事式新闻”当前正悄然风靡传媒界,逐步成为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本文从讲故事新闻学与普通的新闻报道区别、讲故事的新闻作品的艺术特点、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写好导语,首先要认识新闻导语的作用,其次要把握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要点、写作形式.另外还要多看电视新闻,总结电视新闻导语发展的新趋势.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相似文献   

14.
从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到时政新闻民生化,中国电视新闻传播观念在不断更新。这一嬗变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激发了业界、学界的探索力,促使人们认真审视新闻的本质、媒体的角色、媒体与受众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主要体现在隐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尽管时政新闻需要遵从一定的写作原则,但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时政新闻也通过遍布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实现了语篇连贯。对中英文时政新闻中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认知阐释,能从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政新闻语篇的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一书跳出了基础写作论著既有的理论框架,开拓了全新的只属于新闻写作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范畴。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出“新闻软要素”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它的实践意义;发掘了“新闻事实四层次律”,给新闻写作以切实的指导;揭示了构成新闻软要素的“六对密码”;从“准确把握传播价值思想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角度,令人信服地解析了“主题先行”的理论失误;阐释了“新闻再现”和“新闻开发”等一系列只属于“新闻写作”的技法:提出按事实的重要程度和传播价值的大小来安排新闻结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18.
龙静 《新读写》2008,(6):23-23
最初知晓“巴金”二字,是小时候从电视新闻里。那时每年的固定时间,新闻中都会播政府领导到医院探望他的新闻画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从“抢消息”逐渐转向“找角度”,因此,在新闻的写作中,甚至是在新闻策划、新闻选材、新闻立意时,角度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角度会增加新闻的价值,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容易使新闻具有“独家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寻找角度。如何确定角度就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受众需求乃至新闻的独家性几个方面强调新闻角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杂志,“策划”一词随处可见,正是因为有了新闻工作者的精心策划,才使我们能够欣赏到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文章、精彩的电视新闻节目、激动人心的广播新闻节目。“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策划。那么,“策划”在教育电视新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它会不会干扰和影响教育电视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教育电视新闻策划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来谈一点体会。现在社会上有个别新闻媒体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