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气质的形成和本质,使人们认识到女性气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或社会制度或社会习俗让女性后天形成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当今社会仍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女性要真正解放,首先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给予女人的女性气质里不好的因素,使自己成为在平等、独立基础上比较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Jock 《成长》2005,(4):78-79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在进行着“性别认同”的社会化过程,都按照基于性别差异的社会期望来履行和实践个体的性别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议论更是成了热门话题:男人追求真正的“男性气质”,女人追求十足的“女性气质”,仿佛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盖斯凯尔作品所使用的语言较狄更斯作品语言具有更加明显的女性气质,这与正典所推崇的男性气质存在很大差异。正典对于女性气质的忽视源于狭隘的偏见,正典不能将单一方式认定为普遍标准而忽视其它方式存在的价值,只有不同方式之间开展磋商和对话,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性解放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类共同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女性问题也常常与许多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过像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务劳动工资化、消除性别分工、与资本主义父权制作斗争等方式解决女性解放问题。这些方式都起到了一定方面的作用,但女性受压迫、遭遇不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得更隐性罢了。文章分析了女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女性气质产生的根源,但同时认为女性可以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可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不等于女性解放;在法律上的男女平等也不等于女性解放。真正阻碍女性解放的问题是女性气质,因此提出了对女性气质重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各有独特意象,且分别体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二者的审美偏好分别对应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壮美与优美范畴。目的地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主要特征是由具体意象引发个体内心触动,进而折射出的社会性别角色期望与价值导向。与西方既有品牌性别气质研究成果相比,中国旅游者对目的地性别气质的感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独特之处,尤其体现在对目的地男性气质之“毅”、“勇”偏好和对女性气质之“婉”、“雅”偏好。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4):55-58
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以描写家庭生活为核心,体现了性别、权力和话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传统支配性男性气质、女性化及衰落的男性气质的弊端,进而呼吁现代社会关注男性身份建构、男性气质危机等问题,启发人们探索建构双性化气质模式,努力实现两性间真正的平等相待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波伏娃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其独特的贡献。她提出了道德自由的概念以及人与人互为主体和他者的观点,探索了女性自由与解放之路,对法兰西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给予了全新的阐释和极大的丰富。从波伏娃的自由观及其对自由的实践,可以洞悉波伏娃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在法国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但在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又从气质之性反归天地之性的跨越中,他缺乏有力的逻辑推演,从而使得变化气质反归天地之性在理论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浅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气质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文化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性别文化体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塑造着被动、依赖、柔弱的女性气质。男性往往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去营造、规划心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承载着男性对女性的规划,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规训和教导。然而,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为女性摆脱父权制的约束提供了新的机遇,女性主体性正日益彰显,女性气质不断地展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文学及其性别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女性主义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中刻画女主人公娜拉的生动形象,从社会性别建构的角度出发,重点表现其身上兼具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文学特征,充分显示出女性气质书写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用"他者"来形象表征女性的历史处境,并指出生物学或经济技术史不足以解释女性何以成为"他者",认为女性处境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意识。通过对波伏娃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探源分析,一方面可以挖掘波伏娃对女性的人本主义关注,另一方面可以探究波伏娃的作品所隐含的女性出路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这种女性气质的形成与当时的现实语境和现代市民价值观紧密相关,女性气质的现代市民小说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学史所遮蔽。但同时,这种女性化气质也成为标志现代市民小说的一种文化身份,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并从而成为一种可以与主流叙事相抗衡的文学潜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从三个方面对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形象进行阐释,通过将怪物形象与父权社会中的女性结合起来分析,揭露怪物在人类社会中的他者身份是父权社会中女性被边缘化处境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散文内容丰富,尤其是他的叙事抒情写景散文呈现出语词的阴性美,为什么具有这种阴性美:是朱自清内心所具有的女性气质促使他不自觉地运用阴性语词来写作;他的女性气质的创作心理与他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阴性语词的运用是他的女性气质的外化,正是女性气质的激情促使他创作出富于女性的阴性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浪潮下,打工妹这一新兴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利益诉求越来越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笔者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阐述了资方如何运用女性气质驯服、控制女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打工妹对于自身女性气质的矛盾与挣扎,从而得出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人性化改良;消解男女两性气质、建构"社会人气质"、瓦解父权制以及逐步废除户籍制度的方法来解救中国女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哈姆雷特的忧郁、优柔寡断,以及缺乏行动的果断力是他女性气质的体现。根据荣格的原形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理论可得出与哈姆雷特相恋,并同样遭遇丧父以及疯癔的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形成并置。这一充满女性象征意义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女性气质的投射,即哈姆雷特个性中的阿尼玛。因此,奥菲利亚之死即象征着哈姆雷特个性中女性气质的消亡,从而使其得以恢复男性的阳刚之气成功复仇。  相似文献   

17.
亦舒的小说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及"超表述"叙述行为三种叙述模式,对现代都会中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状态进行了权威化的女性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彰显了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威。因而本文分别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女性气质的公开表述、女性化的"语录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亦舒小说中女性话语权威的形成及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8.
阐述QIUS气质量表编制的理论依据和编制过程;介绍量表检验方法及信度、效率的可靠性;阐释量表的主要特点及量表的使用方法;论证气质类型与学业成绩、性别差异、性格品质的关系,突出本量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贾母、贾元春为中心,跳脱出人物单纯的生物性别,重点把握人物更深层次上的社会性别,对人物的性别视角进行多方位地解析,深刻探讨、重新阐释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形象身上特殊的文化意义,并在特定角度概括了《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这一超越人物所处时代的人格特征揭示出其超越生物性别的独特性,并从而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语从心理美学角度,对鲁迅的个性气质给了准确界定,并就鲁迅的个性气质对其小说创作在主题指向、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构思和美学风格等影响给予崭新的阐释,将鲁迅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