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3.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意蕴的象征性小说。小说家R象征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陌生女人象征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人道主义;陌生女人的死象征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茨威格面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以及不懈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生命历程,从而形象地完成了他对人道主义理想的独特言说。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是一个有着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充满着死亡的书写。但他并不是像先锋小说作家一样,把死亡当作观赏和把玩的对象,而是在死亡中融入生存之思,通过死亡威逼之下生命的避让、妥协、抗争的无谓和救赎所付出的生之代价,再现生命的无奈和苍凉,同时也表达了作家自身对生之柔弱的悲悯。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小说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特征出发,在对中国农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对乡风民俗的审视批判中,承续着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批判国民性"主题,展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启蒙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她以卓绝的智慧和超越的思想,以迥异于当时战争文学特色的乡土小说,启迪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进行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生存欲望,人类的相互依存、互助,生命的生生不息、坚忍不拔以及人类善良、仁爱精神的人性内涵,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从而人性在此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人道主义复活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人道、人本主义思潮的诱发下,根据中国的精神现实和生存现实,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同时,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扩展了人道主义的范围并以隐性的叙事策略呈现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是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一根主线。人和人的问题——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异化、人道中的伦理道德——伴随着新时期小说的主要小说流派在演进中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并且趋向丰富化、复杂化,甚至是扭曲化。对人和人道主义深化的过程及其特点的关注,目的在于探索人和人道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是巴金早期从事家庭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巴金在其早期家庭小说题材中,以早期接受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对不符合人道主义合理内核的封建家庭旧伦理关系进行了强烈地谴责和批判,同时也对符合人道主义理念的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讴歌和礼赞。还对实现人道主义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构建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素质抑或精神情怀广泛显现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之中。追本溯源,从白先勇的个人身世经历、宗教情感以及所受的中外文学遗产的影响等方面可以发现白先勇小说创作中人道主义的清晰印痕。  相似文献   

15.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张秀亚就以“少年说愁”式的文字赢得了京派“后起之秀”的赞誉;移居台湾后,张秀亚继续从事小说、散文和诗歌创作,同时又涉足文艺评论和西方艺术史研究,著述颇丰,被誉为“全才之笔”。然而,真正奠定张秀亚在台湾当代文坛地位的却是她的小说创作。因为,她的小说描写的是“人类心灵深处亘古及今的真情实感”,关切的都是“永久性的人生课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富于人道主义情怀的艺术世界。一真实是小说的生命。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说:“真实感是一部小说最重要的优点。”在张秀亚看来,真…  相似文献   

16.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语言等手段来创作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善",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人道主义情怀,注重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通过塑造蕴含英雄本色的小人物来展现作家的人道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敦煌》中弥漫着人道主义关怀的气息,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在历史的浪潮中坚韧前行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作家对战乱中普通民众所承受的苦难的同情与关怀。本文结合史实以及井上靖日记等最新材料,解析了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因,其中外因为战后日本文坛的人道主义潮流以及作家亲历的战争体验,内因为井上靖自幼养成的冷静、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小说植根美国南方地域文化,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人道主义,在超越乡土的同时也带有地域文化的局限性。白先勇受福克纳作品中“基督精神”的影响,但他一方面将基督精神和佛教教义融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集中西文学影响于一身,中西因素的化合使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呈现中西合璧的色彩,表现出博采众家,“六经注我”的巨大文学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荣琰 《文教资料》2009,(18):84-85
冰心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首席作家",其问题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广泛地深入社会提出问题.本文从冰心的问题小说入手,认为冰心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去关照社会,呈现出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的精神色彩.但也由于其人道主义的立场,减弱了冰心问题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王怀义 《文教资料》2011,(35):10-11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深深地渗入了人道主义情怀,使读者在理解与同情中去体恤人事,关爱芸芸众生,从而激发向善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