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23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智慧和知识、勇气、人性、正义、节制、超越六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教育落到实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内涵进行了简述,并提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证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建构了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某高职院校1742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在节制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t=2.187,P<0.05),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在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F1=4.127,P<0.05;F2=4.268,P<0.05;F3=3.257,P<0.05;F4=5.062,P<0.01),事后比较发现,在四个维度上均为三年级高于一年级、二年级。结论: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结构、特征和作用出发,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借鉴。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善于学习,情绪情感健康,交往适应,自我控制与追求卓越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方面,首先,应深化高校心育,健全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支持系统,即搭建全员参与式培养网络,打造全覆盖式培养课程,形成渗透式培养渠道;其次,应科学引导大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方式,丰厚其品质养成的内在心理资源,即引导其秉持积极认知,丰富积极体验,提高现实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本文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培育完善型人才、建设和谐校园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该从搭建载体、建设队伍、营造氛围、人文关怀等几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李斯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78-179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必须要对大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从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和作用出发,提出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对中国大学生1300名(有效数据1029人)的测量,编制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组成,共包括20个积极品质,62个题项.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从而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针对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整群团体测试的方式,对2085名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所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认知、情感、公正和节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除人际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积极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广西不同区县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抽样调查,探讨了广西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亲社会倾向、抑郁的关系;并就结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姜宇  周军 《家教世界》2012,(18):109-110
理工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积极心理学的介入与指导。本文就理工类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理工类研究生整体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危机学生。性别、年级不同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不同维度上表现有所差异,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点面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在一种体验氛围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心理认知、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积极的思考导向。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积极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并从具有互动性的氛围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了进一步解析"积极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作用,探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从挖掘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情感释放,营造课堂互动氛围,强化学习体验结果四个层面,总结"积极体验式"教学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后,提出"积极体验式"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策略,希望为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来,大学生中不断涌现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成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教师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教师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中会起到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教师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品质则对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积极组织系统等方面,探究了增强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希望以此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导向不明确、课程内容学科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实验表明,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变革,可以帮助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觉察和发挥能力,提升积极情绪和感恩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良性的社会互动、培养积极的群体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解析,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同龄群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探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社会学路径,应重点处理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重视学生群体管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迎来了新的创新与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为小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了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与洞察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并展示了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