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余英时的陈寅恪研究是其整个史学研究中的一部分。通过分析余英时对陈寅恪晚年心境的探讨和其在陈寅恪研究中反映出的特点与前后变化,可以从其他视域反映余英时的史学思想与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一束     
正简体字版《陈寅恪合集》出版引发争议陈寅恪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他也被视为是中国文化托命之人。其在生前曾要求自己的著作必须以繁体竖排的形式出版,此后出版界一直遵循此意不出简体字版作品。今年陈寅恪逝世已过50周年,其作品著作权权利保护期终止,进入了公有领域。近日,译林出版社简体字版《陈寅恪合集》出版的消息,引起学术、出版界关注。有学者认为,即便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先生给学生的一篇毕业论文的批语,从论文材料的鉴别和引用、引用作品的版本、前人观点和自己观点的关系、句读与词语的使用等方面,体现了陈寅恪先生治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陈寅恪先生之所以成为大学者,是因为他有着实事求是的高远境界,即使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也会不期然而然地体现出学问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4.
本以一副长联起篇,详细列举分析了楹联作品中的“互对”与“自对”手法,重点阐释了“自对”手法在古今楹联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雷静 《考试周刊》2012,(26):37-39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典籍英译作品备受关注,而楹联英译的发展却屡屡受限。本文以湖南旅游景点岳麓书院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书院中具有代表性的楹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部分对联进行英译。  相似文献   

6.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楹联最基本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当前,一些楹联作品严重违背对仗规则,在阅读赏评中,常常遇到对仗不够严格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有的比较优秀,有的被收入楹联书刊,有的是广为流传的名联。所以,何为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收入《陈寅恪集》的数十篇这类文字进行解读,进而讨论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试图梳理出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8.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时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收入<陈寅恪集>的数十篇这类文字进行解读,进而讨论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试图梳理出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是学者,陶铸是国家官员,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然陶铸主政华南时,对陈寅恪十分尊敬。“文革”中,陶铸几次要求善待陈寅恪。红卫兵都置之不理。后来陶铸也被批斗,红卫兵质问他何以如此庇佑陈寅恪,陶铸正色道:“你们要是有陈寅恪的水平,我也那样待你们!”  相似文献   

10.
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其训诫、劝勉族人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为客家祠堂所题楹联,更为客家文化增添了一段段奇韵异彩  相似文献   

11.
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邹宗德,是当代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楹联家。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邹宗德楹联的艺术成就。一是艺术构思新颖,即使是平常的题材也有超奇的立意。二是有深厚的艺术蕴涵,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是风格上大气磅礴,豪气奔溢。四是富有文采,更指出其嵌名联十分优秀。总之,邹氏所作楹联联律严谨,用语精工,浑成老到,其所佳者,可臻一流。  相似文献   

12.
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邹宗德,是当代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楹联家。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邹宗德楹联的艺术成就。一是艺术构思新颖,即使是平常的题材也有超奇的立意。二是有深厚的艺术蕴涵,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是风格上大气磅礴,豪气奔溢。四是富有文采,更指出其嵌名联十分优秀。总之,邹氏所作楹联联律严谨,用语精工,浑成老到,其所佳者,可臻一流。  相似文献   

13.
正楹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创作形式。所以,我多次以楹联作品投稿国展,如全国第五、六届楹联展,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在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中,我自撰的七言大字行书联入展。回想自己投稿前的准备及创作,有成功也有不足。内容的准备。书法作品的文本内容对于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的多少会影响到创作的形式,譬如,你不可能以一篇文赋来创作楹联作品,或者,多字长联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陆键东先生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倾注的大量情感,贯穿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始终。如此巧妙地运用这种技巧,可能与作者的编剧工作经历不无关系。全书史料之翔实同样不逊于其他同类作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多从文化特征讨论中古士族,论述了士族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特点及其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山东旧族等文化世家的特点,充分肯定中古士族文化世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特别在中古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陈寅恪有关士族文化世家的论述是从文化本位角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古史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东北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点,因为地处边疆、多民族聚居,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该文分析东北作家苏和巴鲁创作,并通过作品辨析其创作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已有千余年历史。楹联中以读书为主题的作品,更以其书香氤氲(yīnyūn)、韵致恬适而历来备受骚人墨客、大师名家和广大群众所钟爱。或自勉,或赠友,或感事,或抒怀,在我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陈寅恪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国民性问题,对这一问题有着精深独到的见解.王国维从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现世乐天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以及重行轻知的知识论等方面探讨中国国民性,并且提出了通过美学与宗教来改造国民性的独特见解.陈寅恪主要关注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并从学术、教育、社会等层面分析其影响,同时对中西方国民性作了简单比较.王国维陈寅恪国民性思想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从文化学视角而非社会学视角探讨国民性,二是深刻把握中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王国维陈寅恪国民性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借鉴其国民性思想,有助于增进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它融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诗文、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品。从天子皇帝的殿堂,到平民百姓的寒舍,都能见到它的踪迹。将它题于名胜,则名胜增辉;将它题于古迹,则古迹生色;置它于文艺作品之中,则使作品别具情趣。它是思想的升华,哲理的结晶,文学知识的浓缩。楹联内容博大而恢宏,文采绚丽多姿,种类繁多。楹联佳作,灿如繁星,浩如烟海。在文苑中独放异彩,永世不衰。 笔者从十余年来收集到的楹联中,发现中国甚至外国的伟人、名人与楹联多有不解之缘,他们才思敏捷,擅作楹联,佳作迭出,魅力无穷。现择其典型者,分述于后,并略作说明,与大家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20.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同题之作相比 ,从文本的角度以及创作心理的角度 ,来探究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