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四个基本模式,其基本经验是:注重辅导员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注重对高校辅导员学历的提升。但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仍有明显的不足,因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高校辅导员选拔培养的制度创新,构建一套科学、成熟、稳定的辅导员选拔培养机制是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应然分析阐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结构是一个由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知识维度构成的"三维"结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是提高待遇、进修培训、学历提升、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人数配备、学历提升及人员结构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如辅导员专职不专业,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高标准选聘优秀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搭建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建立完善的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辅导员教师及干部双重身份,积极构筑辅导员学术研究平台,科学制定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年龄轻,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不长;学历较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少;工作任务重"等问题。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前景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基于职业前景,应采取"从现实制度支撑出发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前景问题;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鼓励其开展研究式工作;帮助辅导员解决个人学历提升与工作投入相冲突的问题;尊重辅导员的职业爱好,为其创造多元化职业发展前景"等对策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精力枯竭、工作意义感丧失、热情枯竭、工作成就感降低等方面。影响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因素主要有辅导员自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水平以及辅导员所在高校的类型等方面。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问题,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培育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选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业化培育机制还存在着职责和工作机制不明确、培训和提升机制不突出、考核和发展机制不完善、研究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认为,应结合实际,积极构建辅导员职业化的工作机制、专业化的科研机制、科学化的工作科研联动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践行者,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好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队伍不稳定、辅导员培训不规范和系统、辅导员考核制度不健全等困境,为适应教育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加强辅导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常态化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完善辅导员考核制度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目前,上海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队伍的流动性大,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等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和使用方面职责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不健全,培养和发展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化。论文从民办高校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制度;整合学校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打造支撑体系,搭建发展平台;加强系统培训,提升发展能力等方面探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叶玉霞 《教育探索》2013,(2):115-116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及总体满足感上均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年龄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效果上呈现出的学历、职称差异不明显,但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学历、职称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效果上呈现出显著的年收入差异,但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因学生类型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包括:建立辅导员职业保障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岗位认同感;完善辅导员的培训发展机制,为其铺设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学历层次、辅导员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高校选聘培养机制、激励和发展保障等。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公开选聘、专兼结合的用人体系,建设辅导员专业化分类培养机制,建立规范管理、重在发展的规章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应然与实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应然分析阐明,高校辅导员的素养结构是一个由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知识维度构成的“三维”结构。基于调查的实然分析表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价值维度素养整体较高,能力维度素养尚不能充分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知识维度素养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提升策略是进修培训、学历提升、交流研讨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2.
高职辅导员是应高职院校特殊需求而产生的,起步晚,制度不完善。因此,从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各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全面了解,解析其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对策: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满足合理需求,提高辅导员工作稳定性;完善选聘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健全心理机制,帮助辅导员自我减压;完善推进机制,实现辅导员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琪  史伟 《文教资料》2009,(7):190-19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论在学历、职称,还是在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还存在角色定位不明、任务职责不清、专业素质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96-97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科学有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存在着职责定位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全面、薪酬体系不公平、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应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完善考评机制、调整薪酬体系、健全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苗 《科教导刊》2024,(10):143-145
为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陕西地区510名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阳性晒出率为21.7%,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症状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且在性别、年龄、学历以及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均有显著差异,表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重视辅导员心理疏导,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实现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广东省内五所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应对策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职业倦怠调查表MBI-ES、MBI-GS,问卷调查针对300名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于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辅导员,博士学历、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较严重一些。结论: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高学历、高职称辅导员情况更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17.
从学历高低透视辅导员的职业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杰 《教育与职业》2008,(13):47-48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组织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合理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新时期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笔者在对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差异研究中发现,学历不同的辅导员在对问题的处理和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于是再次针对辅导员的学历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分别对高校辅导员、专任教师、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8.
马锋 《林区教学》2022,(2):42-45
高校辅导员担任学生管理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着力提升与时代相适应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通过辅导员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等内在方式,另一方面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培训、晋升等外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专家型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新版本,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阶段,也是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机制和举措。以打造专家化辅导员的视角,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模型,以89所中国高校的982名在读学术型博士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不同的读博动机对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原发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博士生专业认同,功利性动机显著负向预测博士生专业认同;博士生身份认同在两种读博动机与博士生专业认同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导师支持调节了原发性动机对博士生专业认同和博士生身份认同的影响,以及功利性动机对博士生身份认同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博士生招生环节需要重视对博士生不同读博动机的考察,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博士生完成身份认同,完善博士生培养环境,建立支持性导学关系,以提升博士生专业认同水平,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