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玑认为,画非求名利之具,而在于养性,提出了较系统的画家心性修养论。他认为学画之道应是师古而不泥古,临摹中有创造,鉴古而知古人得失,程序上应先工后写。关于作画之道,应处理好笔墨、虚实、繁简关系。他对鉴赏之道颇有会心,对诗画互补的看法也不乏新见。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画论》不仅在绘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透彻的阐述,而且对绘画的性质与美学特征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艺术的起源、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艺术表现的内容等等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认识颇有相通或相同之处。对达·芬奇的艺术观与古代书论所体现的艺术观相比较,有利于向西方学习,引进新理念,开拓书法创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画记>是篇很少涉及品评鉴赏的书画杂记文,其不论技法不探画意,而是径以铺排直说的方式描摹画面,旨在通过文字想见画作之貌.这篇以"叙事识物"为主的记画文,既有被后代追奉为记之正体的肯定与模拟,亦有被斥为"甲乙帐(账)"的质疑与论争.文中最值得探寻的并不是通常书画记文中常见的论艺观点,而是其着意记画的铺叙方式及叙述成效.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人王之绩的《铁立文起》,按照以文章功用为主、以语体、体式为辅的划分标准,将中国古代文章分为五大类、一百零九种。《铁立文起》这种分类方式及其文体排序情况表现了作者尊经重史的文章学观。这种文章学观既是清代学者的自觉,也来自统治者的提倡。同时,由于这是一部具有教学辅导书性质的著作,书中的种种观点也与当时科举制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最新出版的《中国历代画论》(上下卷),是我国著名画论家周积寅先生呕心沥血20年载的著作。周积寅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画论家俞剑华先生的关门弟子,俞老先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画论和中国美术史大家人才。譬如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树中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积寅先生,以及温肇桐、陈少峰、谢巍等等,形成了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俞剑华学派”。俞老先生及其弟子为我国中国美术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美术学博士和硕士,并且有的再传弟子也已成为了博士生导师,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诸子》是《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重要篇章,主要对诸子中十家的思想和著作进行了评析。《诸子》主要从总体性质、文体论和思想理论三方面反映出了刘勰的子学观:以思想性为根本性质,以多样性为显著特征,以杂说为诸子文体特征,在尊儒的基础上推崇子学的独立位置和"离经"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时敏作为明末董其昌文人画理论的继承者,主张系统而深刻地继承和学习前代文人山水画传统,追求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和作品中“书卷气”的表达,注重对传统山水画笔墨程式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倡导仿古出新的山水画发展模式。其画学思想对清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共收《诗经》书目147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强调《诗经》的经学地位,反对删改《诗经》,主张在研究《诗经》时兼收并蓄,消除门户之见,同时强烈反对从文学角度解读《诗经》。  相似文献   

9.
心声与心画,开卷见天真--郭祥正的书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祥正所发表的书画观点,在中国艺术批评史上弥足珍贵。在诸如画与世、画与物、画与境、画与意、画与心、画与品、画与诗、画与法等重要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值得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绘画模仿理论起源于古希腊,从文艺复兴开始在绘画理论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并保持了3个世纪之久,模仿理论引导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整个发展过程,曾经被认为是一切艺术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其影响是决定性的.本文总结了不同时期模仿论的主要观点以及模仿论对绘画等艺术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纪昀的史学著作《史通削繁》,是对刘知几的《史通》删削而成的。其书既有因纪昀的个人情感、政治立场、封建传统观念而造成的对《史通》的不当删削,也有删除《史通》芜蔓、突显《史通》精华的特点,总体使得《史通》更加精严平正。  相似文献   

13.
恽向对黄公望、倪瓒的评价之所以能落实到细微处,落实到笔墨上,这是基于他对黄、倪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倪瓒画中的简和逸气,黄公望画的笔墨及意境的追求上,使得其对黄、倪的绘画了解得更深更透切。恽向提出“气韵在笔而不在墨”,指笔乃出自天成,是决定气韵的内因;墨虽也是传达气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是附着在笔法之上的,笔是气韵生发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题画诗不仅仅是其艺术审美观的表现媒介,更蕴含着他人生的"气"韵。"气"韵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为"瘦"和"骨"的美学体验或追求,体现了他有为于世的豪迈进取精神和人格取向,是一种内质力量的外化。  相似文献   

15.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韵书。31年后,北宋政府又颁行另一部大型韵书《集韵》。两书成书年代相去不远,反映语音却异。本文通过两书成书过程、编写体例等的对比揭示它们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的产生 ,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境界。它成了画家抒发个人主观情绪 ,表现作者个性的一种艺术手段 ,对中国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人画作品大都是立足现实 ,直面人生 ,渗透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像苏轼、倪云林、徐渭、朱耷、郑板桥等 ,这些有影响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作品总是流露出一些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因此 ,我们在研究文人画时 ,除研究其娴熟的笔墨技巧外 ,更要研究文人画的思想性。通过笔墨技巧探讨作品的思想性 ,才是研究文人画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摄影和中国画同为平面艺术,摄影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当代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予艺术家以新的艺术灵感,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应是去传承和再塑造中国画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绘画与中世纪地下墓窟绘画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同点。中世纪绘画提倡的"灵魂高于一切,身体则微不足道"与早期基督教中所推崇的绘画精神一致。地下墓窟绘画中的理念在现代绘画的作品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可知它在当时是具有十足的革命性和先驱性。作者就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一是概括了董氏山水画论的基本美学倾向;二是总结了董其昌丰富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三是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美学风貌;四是描述了"南宗"画派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雏形"汉画"以"简淡素朴"为美的审美原则,具有强烈的本土仙道思想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印度佛教美术的影响,在龟兹古国又形成了一种着色浓烈的西域画风.以汉画"简淡素朴"为美的中土画风和以"浓烈为尚"的西域画风,其着色都是一种观念之色,一种心象之色.两种画风不断融合而形成着色浓烈的晋唐画风.汉画所展现的笔墨趣味性成为一种带有强烈本土文化倾向的传统,为唐代文人、仕宦画家所继承发展为水墨画.从此千载不移,这种选择与本土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有着极深的渊源.以黑、白成像的南宗画与本土哲学思想的核心相吻合,与文人的人生观相契合.因此"色彩观"即思想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