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氨水挥发的NH3气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相遇化合生成微小的NH4Cl晶体,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相似文献   

2.
硝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教材安排了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但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实验现象不太理想,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且产生的NO、NO2没有综合利用等。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铜与浓硝酸反应演示器,经使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关于浓硝酸氧化性的教学安排中,只有浓硝酸氧化金属单质(铜)的演示实验,而氧化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只介绍了化学方程式,没有实验,许多师生都要求补充相关实验。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4.
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稀H2SO4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按全国统编全日制普通化学教材和江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得不到蓝色溶液,而是出现异常现象,即有大量黑色物质生成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而按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实验操作(将铜片换成粗铜丝),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5.
在讲高二化学第一章中硝酸的性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个非金属单质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硝酸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讨论课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教材中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的各种改进思路及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8.
用本改进新法做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 ,既能使该实验在全封闭态下进行 ,无毒气外逸 ,又能随意地调控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使之简便、快捷、效果明显。1 浓硝酸与铜反应(1)在一插有玻璃导管的橡胶塞小头底面上切开一个小口 ,然后将长约 2 5cm、宽约 1cm的铜片插进小口内 ,使铜片紧插在橡胶塞上。再在玻璃导管上连接一段约 2 0cm长的乳胶管。图 1(2 )在一小试管 (与步骤 (1)的橡胶塞匹配 )中加入浓硝酸 ,加至距试管口约 2cm处 (硝酸的用量还可少一点 ,以利控制反应的进行 ) ,然后将乳胶管放入另一只稍大些的试管底。将步骤 (1)…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常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教材实验装置,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很容易引起倒吸现象。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理论上应生成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与空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试管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在试管内液面上就变色,看不见无色的NO气体。为此,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装置 (如图 1)图 1说明 :①Y形管 (15mm× 15 0mm) ;②带细绳 (长约 1 0m)的塑料片 (用烧热的铁丝在塑料片的一边角烙一个小孔 ,细绳穿过并在底端打结 ) ;③铁架台 ;④KMnO4晶体与浓HCl;⑤Zn粒与浓HCl。2 实验操作及现象①把塑料片的细绳系在铁架台的铁杆上方。②用药匙的小头端取少量 (约两小匙 )KMnO4晶体于Y形管的一端 ,另一端加入 1~ 2小粒Zn。③把Y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往Y形管的两端各滴入 2~ 3滴 37%的浓HCl(要用新开瓶的分析纯盐酸 ) ,KMnO4晶体、Zn粒立即与浓HCl发生反应 ,分别产生Cl2 和H2 ,两气体迅速…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探究式教学的试验和推广应用,环保无污染的化学实验,也应当是我们研究探索的永久课题。2003年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0页的“氨与氯化氢反应”这一演示实验,教材上设计为“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  相似文献   

12.
具支试管、单孔胶塞、胶头滴管、导管、胶管、小试管、浓氢氧化钠(30%)溶液、稀氢氧化钠(5%)溶液、浓硝酸、铜片。150mL烧杯、洗耳球(或50mL医用一次性注射器)、胶头滴管、直导管、直角导管、乳胶管、铁架台。  相似文献   

13.
【设计】:氯化氢与氨反应生成微小的氯化铵晶体分散在空气中呈烟状。反应方程式为 :HCl NH3=NH4 Cl原反应装置见图 1中甲与乙。使用原反应装置 (甲 )在实验操作时需抽取玻璃片 ,不仅操作不方便 ,而且会造成药品外泄。同样在使用装置 (乙 )时 ,存在空气污染等问题。现用一个密封 U形管装置 ,使得操作简单 ,反应现象更加明显。这个反应常用来鉴定氨和氯化氢。【器材】:支架 1套 ,磨口的 U形管 2只 ,海绵 (滤纸或脱脂棉 ) 2块 ,图钉、胶头滴管各 2只 ,备用橡皮塞 4块 ,浓盐酸 ,浓氨水。图 1【步骤】:方法一 :装置如图 2 (甲 )(1)用两只胶头…  相似文献   

14.
鲁科版有关硝酸氧化性的实验装置,因试管用棉团封口,易造成铜片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外逸;且反应一旦发生,无法控制,既浪费试剂,又易造成环境污染。现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庄稼地里取新鲜土样2g于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保持水土的比例为5:1,放入少量硫酸钡晶体,振荡3~5分钟,静置,分层以后取2~4滴上层澄清溶液滴在滴板的凹穴中,滴入2~3滴自配的混合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与表1进行比较,判断上述溶液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16.
1.实验材料大葱(盆栽)2.用品小刀(铅笔刀也可)、滴管、玻璃板(载玻片也可)、酒精灯。3.方法步骤①观察叶水份、无机盐输导用小刀将葱叶截断,观察截面1—2分钟后,从截面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干燥,一会儿,便有白色晶体析出,即为无机盐,蒸发掉的为水份。②将葱的茎部用小刀截断,观察截面3—4分钟后,便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一会儿,便析出白色晶体(无机盐),水份被蒸发掉了。4.结论①草本植物水分和无机盐输导,是从根到茎叶向上的,内部是有一定压力的(渗透压)。②草本植物水份和无…  相似文献   

17.
1教材中实验设计的不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006年)第60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酚酞试液两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滴溶液的微型化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约90%以上。从学校层面考虑,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多者只需5mL,少则一滴溶液即可。一滴溶液有多少呢?《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Pharmacopeia)官方定义一滴质量在45mg~55mg之间,如果对于一种密度约为1g/mL的液体来说,一滴溶液应当有0.045mL~0.055mL。其实一滴溶液的量还与所用滴管的直径密切相关,也跟液体的粘稠度有关。滴管直径大,液体的粘稠度适当的大些,一滴液体的体积也就大些,反之则小些。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来说,一般20滴液体的体积约为1mL,…  相似文献   

19.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章第3节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发现,需要的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多(特别是性质实验)。由于制取时用的是稀盐酸,而不能用浓盐酸(否则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反应进  相似文献   

20.
化学分组实验中常用到滴瓶盛放试剂,而滴瓶中滴管的尖嘴部分壁薄易碎,学生在实验中一不小心就会弄断,导致整个滴瓶报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废输液器的塑料软管修补滴管的破损部分。方法是:先把滴管破损部分略加修整,用热水浸泡塑料管一端,趁热将它套在滴管上,留下适当长度,其余部分剪掉。这样修复后的滴管比原先的更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