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因素中,教师的影响是核心。因此,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生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向性”的心理特点,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可能向消极方面转化,形成不良的道德倾向。而在这时期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及其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对他的一生都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比如,在我国现阶段,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人们要想驾驭它,使之贻益人类,就必须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行事,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年轻一代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要求之一。然而,道德品质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受制于个体主客观多方面的条件。教育者如何主动地控制这些条件,使影响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有关条件,有分析地逐一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道德内化与道德教化——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内化和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道德需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整合道德教化和道德内化,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理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人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能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错综复杂,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点;当我们的学校在以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牟世晶 《教育探索》2012,(6):128-130
个体的道德行为选择是知、情、意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社会公德实践与养成的具体途径,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定人生的道德追求;培养道德情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坚定道德信念,锻造道德意志;成为社会公德的践行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四个方面最终目的指向个体的道德品质,只有基于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持久与稳定的社会公德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职业道德是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在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对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是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的目标指向与个体的职业效率和职业成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制约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教师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师德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条件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这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影响和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必然会引起师德观念的变化,并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教育职业与社会的关系看,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某些原则必然会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比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教育工作中的贯彻,超工作量报酬和收取劳务费的实施,日益影响教育内部的利益关系。这种旨在打破平均主义、贯彻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做法,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在改革的形势下,教育劳动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学校的教师集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一些学校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诸如技术咨询,办培训班等有偿服务活动,使教育劳动的社会效益与教师集体、教师个人利益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探究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包括发展道德品质促进中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完善;通过"三观"教育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法纪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影响下,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二者处于不同层面,不可混为一谈。学生品德并非与生俱来的,其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身作用而逐步内化为道德品质的。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受社会生活条件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双重影响。由王德强和邢斌主编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也是道德行为的原因.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原因,也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一体两面."品质"与"品行"是相通的,前者侧重内在方面、后者侧重外在方面,行为总是依据一定的原则而行动,所以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就是道德原则与道德品质的关系.道德原则与道德品质是对应的.有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关爱到底是什么?关爱即关心并赋予爱心,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相互交往中的一种现象,是个体积极情感的流露。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而在这种转变过程中,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关爱行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道德品质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爱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五花八门的文化信息交流,慎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失控;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大量出现,导致学生个体迷惘;学习和生活目标选择机会增多,导致学生加剧了内心多重动机冲突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的过失行为,有近80%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的。上述种种心理问题,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正常发展。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的原有教育观念、原则、模式、方法,在新问题面前常常显得无能为力,也使教育工作者陷入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7.
道德品质又叫品德 ,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它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和某些稳固的道德特征。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受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的。因此 ,中专生形成怎样的道德同样受着外在客观环境的制约。环境影响对中专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 ,中专生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范围之中 ,因此 ,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最初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 ,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  相似文献   

18.
一、听障初中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听障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同龄健听人的共性,同时因听障和语言发展滞后与缺失等原因,其道德品质又有其形成与发展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由于过去道德教育的错位和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从社会主体文化建设、个体道德人格建设和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着手校正.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由于过去道德教育的错位和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人社会主体文化建设、个体道德人格建设和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着手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