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被理所当然地视为现实生活的自然延续,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的。现代小说的叙事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后现代小说否定生活的规律性、必然性。这样要继续维护小说话语的权威性,就必须把这种自觉引进小说的叙述之中,返回自身,承认自身的局限、困境并充分利用它,作家们似乎别无选择,戏仿似乎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3.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4.
在解放区文学中,女性爱情叙事是作家们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家们在叙述中常带有极强的政治性。为了实现女性的解放,他们高呼了封建婚姻必然走向灭亡;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革命中来,他们在叙述爱情时常常采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为了响应政治号召,他们对爱情描写刻意回避;为了达到女性雄强化的目的,他们的叙述中甚至出现了女性"性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彭家煌都市小说不具备作为独特世界的意义,其笔下的小人物悲剧形态各异。作家在庸常生活中观照他们,用富于悲悯的目光审视着他们,从而完成了对于他们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其中对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抒写是作者最用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小农破产后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作家如何通过叙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的糅和、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段,来揭示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9.
路遥小说的成功,在于它唤起了当代复杂的社会心理结构中人们的某种情感诉求,这种情感实际上是乡土中国社会在社会结构与阶级重组的历史变动中所聚集的社会怨恨的反映,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乡土人生哲学的价值偏爱,实质上是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面临西方现代思想的压迫时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作家司各特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和中国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继承了这种创作方法。但由于两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存在差异,使得他们的"历史小说"各具特色。对他们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讨论20世纪30年代乡土创作同当时文学批评观念的关系。现代作家既立足乡土,也把握了世界文学的脉博,在创作上表现出新的风貌;而围绕乡土创作的批评活动也运用了新近的心理分析观念,对创作起着互动的阐释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在创作和批评上形成了一种既“现代”亦“乡土”的特征,现代作家的人格结构亦显现于此。  相似文献   

12.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语--抵达主体的内心世界.在现代汉语建立之初,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语言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传达语言背后的内容.相对于这一问题,语言形式上繁与简、雅与俗的讨论,都不具有本质性.现代汉语的修辞理想,与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诉求高度契合,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另一个重要社团创造社今年诞生已80周年,我怀着深深的敬意纪念它们对新文学作出的以下贡献:一、巩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二、建立了创作理论,三、译介了外国文学,四、创作了大量作品,五、造就了一批作家,六、开创了文学流派。中国历史上文学社团为数不少,但象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样在如此多的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社团至今没有。其伟大贡献表明:它们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16.
怨恨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理情态,其产生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但形成这一心理情态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受伤害是怨恨形成的起点,没有受伤害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形成怨恨;外向归因或者说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寻求受伤害的根源是怨恨形成的中介因素;由无能体验引发的隐忍是怨恨形成的推动因素;敌意的不断集聚和蔓延则预示着怨恨的形成。无论是个人怨恨还是社会怨恨,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在价值比较中的“俗人”特质,另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所处的失衡社会结构。怨恨爆发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暴力和“想象的暴力”。怨恨不仅是怨恨者“心灵的自我毒害”,怨恨积聚还是当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教育角度而言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宽容精神、健康人格以及同情心是保持个体心灵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其心理动因在于强烈的方言情结。这种方言情结带有极强的乡土根性,源于他们对乡土家园根深蒂固的情感依恋和对精神家园的自觉追求。由于文学创作的语言本性,现代湘籍作家们的书写行为必然由精神还乡演变或具化为语言原乡之举。母语方言成为他们文学想象中重要的话语资源,这种认同和运用母语方言的写作方式,也成为他们展现湘地独特的生活图景和生命形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Book reviews     
Researchers have largely ignored students’ creative works as a source of insight into their everyday experiences. This study is a hermeneutic analysis of 23 works written by talented writers on the topic of academics. The findings include depictions of students as detached from their teachers and their curriculum. In these stories and poems, moments of intellectual engagement occur unexpectedly when students connect course content with personal introspection. Competition serves to heighten the conflict in the stories and develop resentment among capable students. Geekdom is depicted as both a strength and a social liability.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王蒙和汪曾祺都是文革结束以后重返文坛的归来者,他们在小说创作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在深层次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文章从身份定位、艺术探索、小说情韵和文学语言等角度对这种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评析,期望深化对二位新时期重要小说家的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通俗文学作家阵容庞杂,不乏渣滓,但依然有许多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学需求,与新文学互补共存。面对新文学家的抨击,现代通俗作家既有辩解,也有自我批评,为通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新文学家的批评声中主动向新文学学习,以谋求改良。许多作品中的爱国思想和平民意识昭示了通俗作家人生的闪光之处。通俗作家不都是封建遗老遗少,也有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乃至革命志士。通俗作家对自身积极有价值的作品,作过建设性的评论,反对因人废文。在通俗性的倡导方面,通俗作家比新文学家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也有一些通俗作家对新文学存门户之见,颇多偏激之词,还有一些言行不一,不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