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引向现实: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积极守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超越。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遵循的历史经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代价可以分为“合理代价”和“不合理代价”两种类型,这是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着眼点;邓小平运用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于“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以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立场的坚定性、理论的现实性与诠释的辩证性等构成了邓小平实践诠释马克思社会代价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斯大林思想;由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市场经济、工业化等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这无疑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文本土化进行实践诠释过程中的历史性失误。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出发,为解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生存危机所奉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一样,都是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两者既一脉相承,在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和实现条件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延续和时代传承;又因历史坐标和时代背景不同,在科学内涵、目标构建和实现方式上有所差异。它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诠释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秦毓婉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2):44-49,56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视域,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思想,强调分配正义能否实现根本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性质,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适时调整,分配正义的根本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实践指南,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实现前提,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阶段、分步骤推动共同富裕;要把握马克思分配正义的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40年代,梅洛一庞蒂从现象学角度集中讨论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把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以往哲学二元论的批判,二是对实践唯物论的阐述.他指出,对二元论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与现象学结合的理论起点,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系列概念如"人的对象"社会性""历史辩证法"等,均可从现象学角度做出"完美"诠释.梅洛一庞蒂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现象学解读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在本质上误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入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性与社会关系的具体现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变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扎实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的实践逻辑。基于此,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差异性,特别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最后得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以"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又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现实经济条件讲授马克思经济理论,要突出其建设性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本质和活的灵魂是其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论唯物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着重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教学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教条主义的理念,充实和创新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系统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有关"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与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人的解放"的内涵是不同的,可划分为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时期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我们界定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内涵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然观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意蕴,对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我们变革传统发展观,坚持和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以及晚年马克思的思考,贯穿其中的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全部思考的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是,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它所产生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就拟从这种背景上的差异性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本质上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它凸显了生产和交往在人类社会的纵向演进与横向拓展以及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蕴涵着丰富的发展辩证法思想.在现时代背景下,探究这一对基本范畴,对于纠正和澄清传统发展观中的诸多误解和偏差、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之后,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可以看到,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