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思故我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起一句古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这句话含有批评的意味,现在看来,未免有些武断。少年怎会不识愁滋味,不过是少年发自内心的愁到了自命不凡的大人们眼中便成了无病之呻吟。于是一律加以蔑视。每天同少年们生活在一起,看他们读书,看他们生活,看他们喜悦,看他们哀伤,我的心中便有了许多的感触,后来也便明白了,少年的忧愁其实正是思考的缘故。思考?是的!他们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当然也思考爱情。然而这种思考是很隐蔽的,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思考十分的小心谨慎,有着一种天然的戒备心理。思考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2.
郭织耕 《教师》2012,(6):63-64
细节完整与良好语言是作品的精髓。而细节来源于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观察而不认真思考,生活就不会在作品中闪光;只有思考而不认真观察,细节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中,有的教师把“生活数学教学观”仅仅理解为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生活问题,即生活问题数学化,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导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学和用脱离,无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并培养学生善于用生活的眼光发现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学习有生活味的数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之所以言之无物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其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运用感官感知世界,进而认真思考,探求事物内在奥秘,并仔细揣摩、体味,必能广泛地获取各种素材。“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一篇文章要拿高分,就是要让人能一眼看出亮点所在,而文章的亮点应该就是作者最具个性的思考。我一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单单是靠阅读来获取的,更多的是靠思考。我鼓励学生“用另一只眼看生活”,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引发对貌似平凡普通的事物更深层次、更有新意的思考。我希望我的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表达,更重要的是学会体会平凡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6.
厦门女作家须一瓜以特有的敏锐和聪明,在小说《有一种树,春天叶儿红》里让女主人公陈阳里在发现生活的表里不一中引发“她们”对生活的思考,也启发世纪初的我们思考当下的女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数学司题,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因此常出现生活现象和数学本质之间的矛盾。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教师陷入两难境地,只好空泛地强调生活与数学的区别,告诉学生不能把生活与数学混为一谈,却并不能给学生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法。笔者以为,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夏秀火 《生活教育》2010,(10):27-29
教育须臾离不开生活。教育须以生活为中心,行动做主导,建立经验的前后联结,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应挖掘儿童潜能,注重发明、创造、运用生活工具来创生新生活。为了不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B.A.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顺利地掌握知识,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孔云 《现代语文》2014,(5):138-139
什么是好文章?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的文章。怎样的文章才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有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的文章。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生活是“真实”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真实;没有真实,就写不出好文章。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10.
方方的创作一直立足于武汉化和市民生活,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市民气息和化风味。她善于把握普通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生活状态,并对此作着日致成熟的思考,特别是在其小说集《过程》中,这种思考已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宋月红 《江苏教育》2023,(27):64-6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道德经验;活跃生活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探究生活情境,推动学生的道德思考;践履生活情境,巩固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金红 《宣武教育》2003,(12):38-3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本学期已近尾声,我们在思考期末复习考试工作的同时,也应思考学生的假期生活该如何安排。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页“圆的认识”。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的观察思考一和观察思考二,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学习了圆的特性和画法后再回归生活,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是听不出来的,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意义及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高丽娜 《家长》2023,(30):119-121
<正>信息时代背景下,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每个人每天都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萦绕,好处是能拓宽人的视野和思维,坏处是增加了处理信息的难度。人是一个具备思考能力的高级动物,思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特性之一,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的不同造就了人的思考方式与思考角度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条信息的处理和输出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比如,学生的作文《用心看世界》,就是一篇“感悟”深邃的好作品。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  相似文献   

17.
好的作文,总能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思考。这些独到的感受与思考是怎样生成的呢?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慷慨的,如果我们有一双慧眼,看得全面,看得仔细,那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一份沉甸甸的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8.
“开花和结果”是一节常讲常新的内容,相关的探讨很多。本设计是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一节的一种思考,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考。让所有活动都尽量围绕学生的知识、思维、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等展开;遵循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思考。让学生在体验生物学科“注重观察,敢于实践”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快乐、得到收获,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遵循不使用多媒体手段也完全可以上出一节好课的思考。让不使用多媒体条件下的常态教学更好地发挥生物学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用生活中的疑点放大“物理”,在问题情境中进入教学 这样贴近实际、观察生活、思考物理,不知不觉间,就会培养出学生的思考习惯、求知习惯,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明 《教师博览》2008,(8):49-49
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遇到你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你可以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