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分析了广西山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不利方面,指出了现状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走畜牧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品生产,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山区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广西山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不利方面,指出了现状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走畜牧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品生产,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山区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生活质量的好坏与人类健康是休戚相关的。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畜牧业污染主要是畜牧业生产粪尿污染,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来自畜禽场的废物,危及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从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与当前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观点出发,提出净化畜牧业生产环境、生产安全的畜产品来确保人类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畜牧业生产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且融入国际市场。畜牧业生产结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增产方式、增值方式、经营方式必须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现实情况是,畜牧业劳动力综合素质、生产和产品科技含量、质量、效益等与客观变化的需求形成明显反差。解决的最佳策略和基本途径是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创业型人才,使其成为提高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的主体力量,科学致富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宁夏不仅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地区,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人们,在积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同时,狩猎业也成为与畜牧业相伴的产业,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少数民族游牧业、官营畜牧业(马政)和农村畜业三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畜牧业经济状况。指出,就少数民族游牧业和官营畜牧业两大方面来看,整个畜牧业经济呈萎缩趋势,从这一趋势中,也可看到该区域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向。认为,畜牧业经济在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故在区域经济中,畜牧业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通县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措施,使大通县的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大通县发展畜牧业的资源到底有多大,本文从饲料资源和畜种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通县发展畜牧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被证实使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从云南畜牧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如何推进云南畜牧业产业化作了广泛探索,从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消费方式,到进行区域规划,促进畜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美国西部开发中畜牧业的兴起和发展变化,经历了由粗放、原始的传统游牧生产方式向定居围栏、多元化、公司化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美国政府积极的土地政策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畜牧业的发展,公司制成为西部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借鉴美国的经验。有助于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安徽省的实际,从进一步摆正畜牧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重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把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畜产品优势,切实抓好畜牧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市场体系,深化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快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沙苑地区的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时期沙苑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沙苑地区的畜牧业给唐宋朝廷提供了充足的牲畜产品和大批军用马匹。为了加强对沙苑地区畜牧业的管理,唐宋王朝在这里设置沙苑监施行管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沙苑地区出现了开垦牧地为良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乌兰夫基于内蒙古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牧区社会主义过渡思想。他从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依据内蒙古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探索了改造畜牧业的具体步骤、方式和方法;根据畜牧业经济的特殊性和牧区的条件,分析了牧区社会主义过渡所需要的时间;从所有制、生产状况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本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畜牧业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畜的养殖由使役型逐渐发展为食用型,由少品种向多品种的格局发展,乡镇兽医站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四川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以特色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发酵生产以及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简述了南方山地草场资源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草场资源开发利用、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出深度开发草场资源和超常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造成了汾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量流亡,给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晋室南迁,二十余万落的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匈奴、羌、氐等民族聚集在这里,致使汾涑地区的居民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由农业区变成了半农半牧区。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史称在汉代及其之前,包括今兰州地区在内的陇右诸郡,畜牧业相当发达: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当时兰州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现已无从征稽,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在汉代,封建政府的牧苑故址就设在今兰州榆中地区。可见,至迟在  相似文献   

19.
河湟地区是既适宜农耕又适宜畜牧业生产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在河湟开发的历史过程中,明代是该地区城镇体系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明朝总结汉唐以来历代经营河湟地区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政策,在实际推行中也颇有建树。有明一代的有效开发,奠定了迄今河湟地区城镇体系的大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青藏牧区畜牧业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畜牧业生产还未摆脱落后的自然经济的“经营”方式,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很差。即使生产水平较高的青海牧区,1985年百亩草场产值也只有88.20元,比新疆低29元,比内蒙低28.50元。有六个牧业县人均收入在300元下。广阔的牧场,丰富的资源与低下的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改造青藏牧区的畜牧业,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