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实践有着本质区别,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学实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论体系,探究信息化社会教学理论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本文首先研究了信息化社会教学实践的新发展;其次,分析了传统教学论的局限;最后,提出了信息化社会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概论"课"三板块式"社会实践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社会实践教学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变迁,分析了"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形式化、趋同化问题,提出"变动主题实践教学+恒定主题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社会实践"三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发挥该模式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三组关系,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与学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案设计与具体制度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08,(28):309-311
学校语文的社会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条件,并在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社会语文生活,而且,学校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得到社会语文生活的检验,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语文生活相结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的关系的论述,寻找一条学校语文教学为社会语文生活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与社会和谐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和谐意识,是化学教学的应有之意.本文着重探讨中学化学社会和谐化教学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其中,课堂实践教学是主体,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补充.  相似文献   

6.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已经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当代大学也被看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培养人才主要以教学为主,创新知识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教学、研究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能力,使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引导与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高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高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培养高校学生亲社会行为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了解和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但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未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开展实践性课程的背景,提出要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任务分配、加强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密切关联.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调发展机制,是未来高校提高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二者的定义、现状出发,剖析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发现二者有不断结合,共同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调发展的举措,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已经实行将近一轮,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地位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慢慢觉醒,<历史与社会>教学呈现了勃勃生机.然而,新旧理念的碰撞,新旧教法的较量,也使一些教师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此,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帮助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理清心中的困惑,使他们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中,真正发挥新课改的功能,是我们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课程决策者和课程实践者对课程的认识偏差,在对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选择时,应树立课程文化多元平等、互惠共生的理念。注意课程文化选择时的多方参与,鼓励教材使用多样化,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民族课程的主辅关系,编制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协调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课程文化中的关系,实现两者在课程文化中的权利平衡。  相似文献   

12.
《解剖》课是美术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现实的课程设置,教师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合理之处,笔者通过10年的《解剖》课教学以及与部分《解剖》课同行就一些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谈《汽车电器设备》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电器设备》首批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结合其建设过程。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程特色、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创业课程是最基本的创业教育模式。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美国高校创业课程建设在"协会指导、校本开发"的总体思路引领下,已经由单一课程开发向课程群建设发展,且内容日趋多样化,其建设路径有: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围绕创业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依托专业知识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针对特定主题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有待于哲学层面的剖析与探讨。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哲学观(课程价值观)的改变,而课程观总是一定哲学思想下的产物。回顾中外教育史,在纷繁哲学思潮影响下主要有两种课程范式和课程观:一是课程开发范式及其课程观;二是课程理解范式和经验课程理论,但两均未能有效解决形态上“学生中心”的经验课程和“学科中心”的学科课程之间的矛盾。因此明确高师音乐教育的特殊目标,立足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借鉴中外其它哲学思想和课程观的合理内核,以实现上述两种课程范式的科学整合,理应成为当前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课程内容的内涵,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包含三个层次:知识层面、实践教学层面、课程环境及设施层面。围绕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开辟"就业形势与政策"专题、"二元制"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模块化、专题化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教师的专业化协作、开发立体化教材体系、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探索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信息技术文化对课程基础的冲击性影响和对课程改革所体现出的特性研究入手,指出信息技术文化中课程改革应从信息技术工具论转向信息技术文化论,并提出改革的目标是信息化课程,实现的过程是课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整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下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建构作了一些思考.认为,首先要重新确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课程地位;其次,把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第三,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设置、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把现代交互式教学方法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20.
The success of any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 depends on how well it is designed, executed, and evaluated. Evaluation of a course not only demonstrates its strengths, but also points out any inherent shortcomings in the course. This is why course evalu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a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The present paper aims to evaluate a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Higher Education (PGDHE) offered by the 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IGNOU), India. Feedback on this course was obtained from 230 respondents with the help of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were analysed using percentages.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course. While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self‐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ssignments, the extended contact programme, and delivery mechanisms, a sizeable number of respondents were dissatisfied with academic counselling, and the use of audio‐video programmes. Generally, the respondents provided useful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which will help the faculty in course rev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