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写好的文章要通过读来修改一番,或增或删,变“拗口”为“顺口”。“拗口”和“顺口”是鲁迅先生对语言通顺与否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哪里“拗口”,哪里“顺口”,鲁迅先生不是通过逻辑分析,而是靠在读中的感觉(即“觉得”)来发现的。这种感觉,我们通常叫做语感。人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一般也是靠语感的。一个人如果语感很敏锐,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杨瑞红 《科学教育》2007,13(6):41-41
熟读与背诵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是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人们熟知的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作解为“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郭沫若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慢慢地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背诵名篇,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脑海中。一辈子都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深透。巴金先生说《古文观止》是他背诵得较熟的几部书之一。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中学生学文言文,多数只看重语法,看重字词学习,很少注重诵读。读是学习之母,读乃教育之本,我们平常所说的“读”,只不过是浏览而已,只是停留于阅读教学的表面。根本没有抓住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干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已经给我们指出:在熟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读和思的关系,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相似文献   

4.
背诵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是不应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谓“熟读”,就是要“反复数十百遍”地读,要读得“熟”到一闭眼睛就可以把它不失一字地背诵下来。这样,“熟读才真是吟味,才能欣赏到精微处”。这又有什么坏处呢?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这么四句,没有生字,没有典故,明白如话,可以说毫无难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盛行一种学习方法。“SQ3R”学习方法,即纵览(Suny)、提问(Question)、 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ew), 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1.Survey(纵览):当你拿起一本书时,不要一章一章地读下去,应先纵览一遍,弄清该书的目录和索引表,迅速浏览一下全书,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目前盛行的“SQ_3R”(即观察、提问、阅读、背诵、复习)学习法,是帮助系统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一、观察:你拿起一本教材不要一章接一章地读下去,应先大概地看一遍,了解全书内容,记住你的学习目的。二、提问:你迅速地浏览全书并简要地记下有关问题,一边读,一边考虑书中  相似文献   

7.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文的背诵,这是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过:“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背诵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大力提倡背诵的同时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结合我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方法:1!熟读成诵式。这是背诵的最基本的形式。读是背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读通、读懂、读顺口,才能记得快、记得牢。2!理清层次式。俗话说:“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要理清要背内容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9.
读书读书,顾名思义,书就是要读。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明”。读,是我国长久以来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好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相当不错的。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具体表现,一是唱读成风,不少学生不讲普通话,一口“宜春腔”;二是读得不顺口,结结巴巴,有的学  相似文献   

10.
背诵琐谈     
小学语文有许多背诵作业。当前,语文教学对背诵有忽视的倾向,或有布置少检查,或缺乏指导。这就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读得熟,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2.
朗读、背诵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诚如朱熹所说:“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久不忘……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青少年时期如果能背诵较大数量的诗文精品,那么成年之后,提笔为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意畅达,文从字顺。那么朗读、背诵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14.
背诵有妙法     
我们课本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佳作名篇,值得积累,对于精彩片断更应熟记在心,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背诵呢?就教你几招妙法吧! 一、少读多忆背诵法实践证明,读完课文一、两遍以后及时地进行尝试背诵,比读完三、四遍以后再尝试背诵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16.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  相似文献   

1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握理解文句的基础在于读。古人读书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典故,言其读得勤奋刻苦,可谓勤读。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可谓“美读”。叶圣陶先生主张“美读”,认为“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用声音传达出来。他认为读得美因得其法,与作者心灵相通,就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美。语文教学要突出“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得其法,读有所获,“美读”应成为我们实现《大纲》“读”的目标的重要方式。一、“美读”可以进入情境,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语文学科的范文都是文学作品或…  相似文献   

18.
读解古代诗歌有没有方法?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它的答案,大概如同古人论写文章一样:“大体须有,定体则无。”一成不变、灵丹妙药式的方法是没有的,大体可行的方法却不能说没有。本文根据个人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读解的方法。 一、多读熟背,融会贯通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家熟悉的两句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看来,多读、熟读以至背诵,是前人学习诗文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所以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佳话,白居易则有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美谈。  相似文献   

19.
SQ3R学习法     
目前美国盛行的“SQ3R”方法(即观察、提问、阅读、背诵、复习)是帮助系统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一、观察:你拿起一本教材不要一章接一章地读下去,应先大概地看一遍,了解全书内容,记住你的学习目的,如果这本书与你的目的不符,或写得不理想或难度太大,就应重找一本较好的书。二、提问:你迅速地浏览全书并简要地记下有关问题。如你坚持采取勤学深究的态度,那么你将会有分析地读书,一边读,一边考虑书中提出的某些  相似文献   

20.
商在敬 《新作文》2004,(6):14-14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经常被我们语教师引用:“写完后至少读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可以说是作这种“产品”完成之后的第一道“检验工序”,“检验”方法就是“读”——由“口”到“耳”.口里读出来是不是“顺”?耳里听进去是不是舒服?——张中行先生在《作杂谈》中将《顺口和悦耳》专门列为一节。是很有见地的,实在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