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 ,就是将学生从“接受——记忆——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 ,转到“探索——内化——创造”的良性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创新氛围 ,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面以第 1 1册教材中《林海》一课为例 ,谈一些粗浅认识。一、鼓励学生“先知”《林海》一课 ,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 ,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预习 ,不仅理解了“目之所及”“泛着”“悦耳”“空洞”等词语的意思 ,还了解到桦树的种类。课上大家能够整体把握教材 ,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对景物的特点有一定理解…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上“秦王扫六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课时,设计了一段特殊的课堂讨论。她在课前把《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史料的原文和译文印发给全班同学。上课时,她请一位同学头戴皇冠(自制道具),扮演秦始皇,其他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是“李斯派”,另一组是“淳于越派”,讨论确立郡县制的必要性。课后评议时,很多老师都说,这节课中穿插的“课堂剧”如何如何。我认为,她运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教学技术,而不是课堂剧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0年 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学校校长、著名特级教师苗鸿嫒,在烟台为全国小语教研会成立 20周年庆祝大会教学了《林海》一课。教学结束时,一千多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称赞苗鸿嫒宝刀未老,敢闯新路。   一、以读为主,读有所悟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以讲为主,以问答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读书、思考,阅读能力发展缓慢。针对这种弊端,新编小语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苗鸿嫒老师对这一教学原则有全面的理解。在《林海》…  相似文献   

4.
郑立荣 《班主任》2014,(10):37-37
这节课讲授课文《林海》。就在我与学生都沉浸在作者优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中时,一个纸团突然飞落在讲台上。美妙的氛围顿时被打破,学生纷纷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生气地捡起纸团打开,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映入眼底——一只狐狸头、猪身、老鼠尾巴的怪物手拿着语文书,旁边写着“林海”二字。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我在南通县石港小学,作为如皋市选派的一名代表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上了《林海》一节课。这堂课是我最满意的课。《林海》是一篇抒情散文,老舍先生用饱蘸欣喜、赞美之情的笔墨,深情地描绘了大兴安岭奇丽诱人的风光,热情地讴歌了大兴安岭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根据课文前三层写景部分情深意浓、描写细致的特点,我采用抓一“线”、  相似文献   

6.
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之壮美的目的。《古诗三首》通过梅、竹、石灰三种事物反映出不同凡俗、坚毅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应科学地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否则作文这一难关就难以攻破。那么如何渗透,渗透哪些方法呢?一是在学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渗透。小学阶段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很多,著名的有《林海?、《猫》、《草原》、《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林海》通过写“岭”、“林”、“花”几个方面表现出大兴安岭景色的优美;《猫》通过写猫的贪玩而又守职,温柔、倔强、胆小而又勇敢这几个方面写出猫的性格古怪;《桂林山水》更是如此,通过水的静、清、绿几个方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通过山的奇、秀、…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在教《林海》(第十册)一文时,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来写的,后面又说“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如果文章的标题用“兴安岭”不是更好吗? 《林海》这篇课文确实是围绕着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美丽的景色,并展开联想。但以全文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来写的。“林海”一词有“象海一样辽阔的原始森林”的意思,这中间既有“美  相似文献   

9.
许良培 《中国德育》2012,(12):61-62
在即将结束中国史教学的时候,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堂课——《感动吗,我的孩子们》。那天,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健步迈上讲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愿意听吗?”“愿意!”在学生洪亮的声音中,我拉开了课的序幕——穿越过去,走向未来!于是,我将课前准备好的道具有序地展示出来,并做详实的讲解。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文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是“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搞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增删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有的是与中学重复的内容,有的是“两课”各门课程之间相互重叠的内容。如“人生价值”这一内容,高二的“思想政治课”课中已对人生价值的内涵、特点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在《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中又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虽然提出和分析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隔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学生们“游历”在《林海》中琅琅的读书吉从耳边响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当思绪还在内蒙古兴安岭上遐想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打破了美丽的最致。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在小学地理教学中,要利用“美、奇、趣、疑”四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是以祖国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启迪思维的主动性。在《东北林海》,《桂林》、《壮丽的山川》等课教学时,学生看到彩色的图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5.
教学《林海》,旨在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兴安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采用如下导学设计。一、引言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采用如下引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一文。在预习时大家知道,这篇  相似文献   

16.
一、板书设计《林海》(五年制第十册1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1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撰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无比喜爱的感情,是以感情贯穿全篇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亲切与舒服”设计板书:  相似文献   

17.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撰写的。作者以“亲切与舒服”统帅全文,叙述林海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抓住“亲切与舒服”的特点进行导读,使学生在林海的画卷中感到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对祖国林区之爱,进而感情升华: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社会主义祖国美。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问题的设计,板书计划的安排,课堂结构的选择,都得着眼于学生的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艺术享受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去掌握知识。就《林海》一课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19.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20.
曾听一教师执教课文《林海》,当学生读到“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时,有人将“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教师立即作了指正与告诫。临下课,教师再次让学生朗读,谁知仍有同学在这一句上出错。 近日,又听一教师执教该课,无巧不成书,课堂上竟出现了与上文所述一样的问题。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