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创作推进至一个新阶段,唐代散文的新闻传播也较为发达。官方传播体现在以驿传唱主角的网络上,众官员利用外出的驿使捎带书信成为合法。在中国散文史上,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大家的书信体散文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唐前定命观念的演变和定命故事的出现为唐代定命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唐士人的命运遭际催生了大量定命故事,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士人出于功利目的,将当时流传的定命故事搜集整理、再创造,“定命小说”因之兴起。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官庄村西气东输工程洛宁气站施工现场,发现一块唐代石刻,石刻文字记载了唐僖宗乾符五年(879).平卢节度使杨损赴任途中经临泉驿,见裴某等及先祖杨於陵在临泉驿梁上的题诗。因岁月久远,诗文湮闰难于辨认,杨损到洛阳后,让二弟河南尹杨授,刻石置于临泉驿垣墙上。通过对临泉驿刻石的考证,认为该刻石的发现填补了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史籍中对于临泉驿记载的缺失,同时指出安史之乱中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部将杀死的地.占、就在临泉驿。  相似文献   

4.
提到唐诗中的送人、留别之作,会有许多佳句脱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可见离别诗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而反映另一种社会生活现实的相逢诗,亦不乏流光溢彩、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在此笔者撷取几首相逢诗加以简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韩愈研究有50多家,有一些是对其人品、文品的批评,颇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就人品来说,唐人的评论已定下后来评价的基调:韩愈是忧国忧民的入世者、颇能奖掖后进的导师、秉正执笔的史官。在文品方面,确立了“韩文”的崇高地位,但对“韩文”的使用价值有所怀疑,对“韩文”的小说笔法有争议,对“韩文”的传记作品有不同的评议。唐人对韩愈的诗并未认真地作出明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雅乐作为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代表着统治阶级的音乐思想,"和"文化正是这一音乐形态的核心内容。"容胡俗之声于大雅之中",雅乐在唐代宫廷礼乐中比重较大,但主流音乐绝不是雅乐所能担当的,导致这一现象与当时的人文思想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史籍中多有“从事”一词.考诸文献,“从事”作为专有名词至迟到西汉时已经出现,是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自辟的属官,即都官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郡国从事之类.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从事经历了由具体幕职到所有幕职之泛称的变化过程.唐代从事不是具体的幕职名称,也不“单指不参政的幕客”,而是所有使府幕职的泛称.同时,从事也可指代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推官、巡官等具体的幕职.  相似文献   

8.
熟练掌握近体诗的分析方法,是提高本科生对近体诗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分析法以及杨载的“起、承、转、合”法与金圣叹的“前解后解法”。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是唐王朝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故唐代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机构,但历代传世文献对一些基层的机构多有缺失。通过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对唐代在河西设置的镇、守捉、戍、烽作一钩沉补阙,以期能够管窥更或是重新构建唐代河西边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地区历史时期曾多次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明嘉靖年间的新滩大滑坡导致峡江水势凶险、航路受阻,使得这里的驿传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三峡地区的巫山、巴东两县时处川、楚两省交界地,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驿传改革事件波及基层政区到高层政区的多级行政机构;又因驿传制度和当地百姓的赋役负担紧密联系,因此出现派役失衡、役负繁重的现象,改设旧驿与添设新驿的驿传改革长期“难产”。驿传任务的繁重与否,往往还与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章通过对个案的考察,分析论述了地质灾害导致局部地区的环境变动,以及官方与民众对环境变动的种种社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恶少年”是唐代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尽管他们背离生活正道,犯法作恶,却是一支各方面都不敢忽视的重要力量。每值国家多事之秋,他们就积极应募,因而成为唐代的重要兵源。然而每逢政局动荡,他们又积极参预宫廷斗争,发动暴乱,投靠藩镇,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于唐代诗论中的“象外”,今人多解释为“诗歌具体的艺术形象之外”或“物象之外”。这样理解忽略了唐代“象外”使用的实际语境。本通过探求“象外”语境的变化,认为诗论中的“象外”与其他语境中的“象外”一样,都具有超越世俗的品性,着重于内心的体悟,具有鲜明的社会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社会,士大夫惧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唐代士大夫惧内之风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统治阶级的女性干政传统对唐代女性的精神鼓舞和心理暗示不客忽视,而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唐代女性在个人素质方面毫不逊色于男性,开放的社会风气给唐代女性培养自由个性提供了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日"起源于创世神话。唐代宴会、登高、"剪彩"等"人日"节俗或为诗歌创作提供材料,或直接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唐代"人日"诗主要有歌春颂新?思人怀乡?感叹身世三大主题。"人日"诗中的意象主要有梅花、"彩胜"、柳、雪等。  相似文献   

15.
1.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又称为“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16.
李蕊 《时代教育》2012,(1):122-123
唐代作为中古汉语的主要形成朝代,而以其文化的开放性而获得了语言使用上的包容性,在广泛吸纳了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的情况下,唐代古汉语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意和性"。本文以唐代疑问代词"底"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唐代主要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并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经过专业的语法分析,探讨这一古汉语疑问代词何以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我国汉字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发展起来的,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块瑰宝。作为艺术的一种,在新时期的教育中也逐渐受到了家长的重视。 那么,要想继承和发扬这门传统文化艺术,就必须通过正确有效的学习来培养大批的接班人。而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是正确有效的学习,也成为书法教师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传入中国前后有四个时期,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是聂斯脱里派,中国称为景教.自贞观九年(635年)东方教会派阿罗华来华传教,景教迅速在华传播,但景教在当时的传播是艰难曲折的,会昌五年(845年),在佛道斗争中,武宗下令灭佛,祸及景教,景教徒被驱散,景教在中国内地渐趋灭绝.  相似文献   

20.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其规模之大,涉及民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历代的"和亲"中都是罕见的。本文在对唐代的"和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认为唐代的"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边疆开发,不仅对唐王朝有利,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