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课本上,对波粒二象性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学生们好不容易才把经典的物理道理弄明白点,然而用习惯了的经典物理学方法来理解波粒二象性是行不通的,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几率波”,“几率波”这个概念是对传统物理学的一次革命。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特别费力,希望通过本文的形象解释,使学生对波粒二象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考虑原子的发光过程,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原子连续地释放能量而发出光,释放的总能量为hv,这份能量以波的形式沿一定方向传播,形成一波列,其频率为v。我们知道,在真空中,对电磁波,波列形状不改变(见曾谨言《量子力学》P.617).在光现象中质能转换关系E=mc~2表现得较为明显,我们既可把光看成是携带能量hv的波列的传播,也可把光看成是质量为m=E/c~2=hv/c~2的光子的运动,只不过在某些方面光以波动的能量形式出现,而在另一些方面则以粒子的形式出现(光与物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数学形式体系的完美性是大家公认的一致的 ,而对数学形式体系的诠释却学派纷呈。问题集中在对微观客体波粒二重性的理解上。无论是哥本哈根主流学派的非决定论几率诠释 ,还是布洛欣采夫姆玻、非主流学派的决定论诠释都留下有令人不快的遗憾。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是继上述诸解释之后新近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从波函数振幅中分离出一个曲率因子 ,认为波函数 ψ描述了微观粒子自身的时空特性。曲率的大小表明微观客体的粒子性 ,而曲率的变化则表明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微观客体的波粒二重性有着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发现之后,德布罗意由此得到启发,大胆地把这二象性推广到物质客体上去,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物理学家康普顿的生平、康普顿效应实验和波粒二象性的内在联系进行简要介绍,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相关的物理学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6.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理论的提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角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光的本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种二象性是光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来的两种同样真实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存在,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麦克斯韦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光的电磁说,认为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由于光电效应黑体辐射、康普顿效应等现象的存在,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认为光是具有一定能量(E=hv)和动量(P=h/λ) 的粒子——光子。因此,光既表现出被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称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自由电子和光子的波粒二象性。首先指出平面波有两种相速,对实物粒子而言相速是无意义的,波包的群速度等于粒子的运动速度,显然可以通过研究自由粒子的波包来了解波粒两方面的一些性质,从而对非实物粒子、微观粒子和经典粒子有个大致的图景,进而较直观地理解测不准关系,为透彻掌握量子理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韩立飞 《考试周刊》2012,(3):123-123
对于高中生来讲,理解光的本性——波粒二象性,有一定的困难,觉得很难理解,很难接受。因为此时,经典物理学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就好像我们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样,想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上的东西,谈何容易。而且从经典物理学中的观点来看,"微粒"和"波"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的。一种东西要么是波,要么是粒子,两者怎么能同时存在呢?  相似文献   

11.
1 德布罗意假设2 0世纪初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逐步掌握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在这进程中 ,一个刚从历史学的研究转向物理学的法国青年人 ,路易·德布罗意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 92 4年 1 1月向巴黎大学理学院提交了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 ,他提出了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并给出了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与伴随着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关系为ν =E/h , λ =h/p.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能量和动量采用相对论形式 .上述德布罗意关系式与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  相似文献   

12.
微观粒子具有二象性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早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在对二象性的理解上却存着很多的疑虑和矛盾。本文企望通过对人们一些思维误区的分析,来加深对微观粒子二象性的认识。1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假设及实验验证法国的物理学家德布罗依在仔细地研究了光的微粒性与波动性的发展史之后,注意到几何光学与经典质点力学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他认为:与光的波粒二象性类似,实物料子也应该具有二象性。为了更自然地理解微观粒子的不连续性,并且能把实物粒子与光的理论统一起来,德布罗依提出:与具有能量为E,动量为声的粒…  相似文献   

13.
重提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能量振动的观点,并加以修改。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论理论得到了运动粒子能量的拍脉动,由此推出德布罗意波长和薛定谔方程,给出了粒子能量脉动波的波粒二象性图象。  相似文献   

14.
吴有训教授是闻名国际的物理学家 ,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 ,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1897年 4月 2日吴有训教授诞生于江西省高安县黄沙岗乡石溪村 ,1977年 11月 3日病逝于北京 .吴教授 192 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 1年末赴芝加哥大学并随康普顿教授从事物理学研究 ,192 6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吴有训教授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他用精湛的实验技术 ,精辟的理论分析 ,无可争议地证实了康普顿效应 ,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185 0年法国科学家傅科用高速旋转镜法测出光在水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从而否定了…  相似文献   

15.
<正>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困扰了科学界几百年,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于光是波或是粒子的解释存在相互不协调。直到20世纪20年代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关于光本质问题的争论才告一段落。目前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被科学家普遍认可的观点,这一论断可以解释很多光的现象。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种物质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特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波粒二象性这么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早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得出的公式的适用范围都应当作出分析和给予说明。这里就高中物理关于光子波粒二象性的波长公式λ=h/p的适用范围问题作一探  相似文献   

17.
一、波粒二象性与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经典物理学中,把物质客体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形式表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的运动形式,即波动的运动形式和质点的运动形式。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是由不同的物理定律规定的两种对立性质的运动;物质客体具有波动性意味着它是在做波动运动,具有线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光的本性的学说,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具有波动性质,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体引起,依靠媒质向空间连续传播;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说,认为光是由极小的粒子组成,是发光体发出的弹性粒子流,在均匀介质中按力学定律在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相对立的学说各有其合理性,如波动说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微粒说解释了光的直进及反射等现象。1846年,法拉第(Faraday)发现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这表示光学现象与磁学现象间存在内在联系。1856年韦伯(Weber…  相似文献   

20.
波粒二象性的认识过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17世纪初开始,至20世纪初以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惠更斯、胡克、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爱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并最终导致波粒二象性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