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三尺黄土里的植物充满感情。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仍有一些优秀科研工作者耕耘在农业科研这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他们披星戴月.和各种庄稼打交道.为解决民众的食物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胡昌浩教授就是一位任职于校园中的现代“农人”.凭借自身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开创了玉米栽培科研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位驰骋在药剂学领域的先锋人物.兢兢业业地耕耘在药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已有15年光景;他完成创新制剂研究30余项.成功开发了一批创新制剂.在药物制剂研究的道路上已跋涉了26个春秋;他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科学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3.
正他曾在学校里教一群初中生如何种田养花,也曾在凤凰县大大小小的红心猕猴桃果园里手把手地教农民修枝剪叶。这位园艺专业科班出身,在"园丁"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二十载的就是凤凰县科技特派员、凤凰县科技试验中心农艺师欧志升。三尺讲坛苦耕耘20世纪70年代,欧志升出生于湘西州凤凰县的一户普通苗族农民家庭。1996年,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教育专业毕业的欧志升回到家乡,任教于凤凰县新场中学,从事养殖与种植基础课的教学与实践。当时新场中学的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欧  相似文献   

4.
王辉 《今日科苑》2007,(19):58-59
流金岁月1937年5月,雷式祖出生于广西南宁。自幼受父亲"科学救国"的思想影响,立志做一名科学家。195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华师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胸怀壮志的雷式祖如鱼得水。1959年,考虑到他的动手能力强,22岁的雷式租被分配到以工科见长的华中工学院。勤勉好学、工作积极的雷式祖甚得教研室主任周玉庭、副主任黄享之的欣赏,被任命为物理教研室教学秘书。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走上讲台。雷式祖也不例外,一年的时间,他把大学4年的物理和数学重读一遍,几乎所有的休闲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二年雷式祖就正式主讲大学普通物理,后来又主讲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等课程。  相似文献   

5.
卢先蓉 《科协论坛》2006,21(10):38-39
2005年11月,《交通科技》执行主编孙德华从北京“牵”回了一头金牛。这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孙德华的金牛,这一荣誉是对她多年辛苦耕耘、默默奉献,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种回报与肯定。金牛,是孙德华工作经历的写照,是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始于“三金工程”。1993年12月,在全球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中央政府决定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由此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序幕。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7.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及其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式祖 《今日科苑》2007,(19):107-109
"创业是人们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使生活充满意义。"提及几十年历经风风雨雨的办学之路,湖北省襄樊学院雷式祖教授感悟颇多。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本,多少有识之士在这条道路上跋涉探索。雷式祖颇有见地提出了高校发展内涵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对高校的发展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人才与科技》2001,(1):48-50
2000年4月18日,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回汉群众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一天,区农机监理战线上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机监理员马英带着他未竟的事业默默地离开了人世。马英在平凡的农机工作岗位上,四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对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走完了他平凡而又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这片科研沃土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用毅力与奉献.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维护着生态平衡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齐心协力构筑起中国科技的伟大长城。而徐宗学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科学浩淼的穹苍下.为了探水文之奥秘.寻治水之方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1.
不必说完成诸如“带电脑脑纺材粘弹仪”、“微机冰箱功率检测系统”、“电脑提花机大功率开关电源”、“微机产品厚度监测系统”、“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的运动长丝线密度检测研究”、“家用电话题信息管理系统”等十余项重要科研成果,尽管每一项成果后面是数不清的责任和奉献:不必说近四十年来非常人能胜任的教学行政“双肩挑”.尽管我们许多人连“单肩扛”也未必出色:不必说他著译学术作品本身的辉煌,尽管每一部作品都意味着呕心沥血。一个学者几十年来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做好各方面工作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他付出甚多,所得甚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四十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北京地区的种植制度在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小麦—夏玉米—春玉米的两年三熟制。六十年代末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制度改革,开始实行了一段时间“三密一稀”的小麦—玉米两茬套种,以后发展为“三种三收”的种植方式。“三种三收”是在小麦播种时作成7.5尺宽的畦,畦中种12—14行小麦,占地5.7尺宽,留埂1.8尺,在5月中下旬套种两行中熟种玉米,6月中旬麦  相似文献   

14.
耕耘在三尺讲台,做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来,我不断探索班级管理改革之路,总感觉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更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春蚕,她一降临这个世界,就是以“奉献”的姿势存在着。有一个人,我们将他比喻成春蚕。其实,他就是一只春蚕,因为他是以“蚕”的姿势存在着。他是一只“老蚕”,在医学的殿堂里“吐纳”了四十余个春秋,织结出一串串辉煌的“金锦玉帛”! 他就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原封开县中医院副院长黄建业主任医师。数十载春秋,他执着坚韧地在中华针灸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执犁扶耙,辛勤耕耘,累累硕果,令人仰止!  相似文献   

16.
爱心润幼苗     
苏永枝 《今日科苑》2005,(12):I0007-I0007
为了使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苏永枝老师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的百花园,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演绎得真切动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音像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杰盛公司和业界同行一道.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锐意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荣获中国音像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国音像业明星发行品牌”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冬天,你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下雪吧!雪花一片、两片、三片……飘落在眼前,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浪漫。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美好的咏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我们细看雪,那雪像鹅毛,像柳絮,像绽放的梨花,轻盈又美丽。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他是一名大学老师,三尺讲台,激情澎湃;在实验室里,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十几年来,他在用有限的青春汲取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无限的知识,也将以他有限的生命优雅前行在科学的漫漫长路上,为的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光彩。他就是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辛勤耕耘的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如同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三尺讲坛,任你发挥,短剧只有四十五分钟。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观众”(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