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喜荣 《甘肃教育》2008,(17):11-11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转变角色,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角色,以此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晓民 《考试周刊》2012,(17):59-59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教师能够迅速适应并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是课程改革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一环,要尽快成为课程改革的有效执行者和推动者,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本文从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型、知识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曲荣梅 《成才之路》2012,(21):85-85
关注教师的新角色,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当中,每个教师都要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使自己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那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形成新的角色,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新,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为教师角色的发展和变化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实现的过程,历史教师必须要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来实现对自身的角色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有效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革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锦云 《考试周刊》2010,(8):169-169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廖弘 《贵州教育》2010,(11):10-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将全面展开。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进行专业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是否适应课改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形象更具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面向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教学。把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的课程“代言人”和“技术熟练者”角色以及缺失批判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失真并造成部分教师抵制改革。因此,教师角色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建。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增权与教师新课程角色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传统课程运作体制下的权利偏失,已经影响到他们在新课改中的作为。要使新课程角色早日走出理论期待的视野,教师增权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基本权利的维护,另一方面从课程决策、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体系统中赋予教师新的权利。这将是教师真正参与课程并最终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对实施新课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确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地位,自觉提升教师素养,对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都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实施新课程主体的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而在新型教师的培养中,除了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外,学历达标的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新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入手,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变革研究者开始关注信任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教师的同事间信任、认同感及其感受到的改革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在课程改革中可以发挥“缓冲器”和“催化剂”的作用,即巩固教师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有效地改善他们对课程改革的主观评价与感受以及实施改革的行为意向,进而提升教师对课程改革成效的观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师范院校,为了培养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这一措施似乎并不比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课程等措施更有效。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多课程教学结合法,并以"高等数学"与"C程序设计"两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例来探讨其对培养研究型教师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师范院校,为了培养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这一措施似乎并不比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课程等措施更有效.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多课程教学结合法,并以"高等数学"与"C程序设计"两课程相结合的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新的环境,新的发展空间,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关键,能否深入地实施新课程,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地位、学生地位、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因素决定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教师角色必须转变,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不少困惑和挑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其次要辅以必要的促进和帮助手段。主要策略有:为教师“赋权增能”,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实践与反思,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a major reform of the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for 14–16-year olds in England. This statutory reform enhances the range of available science courses and emphasises the teaching of socio-scientific issues 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alongside the teaching of canonical science knowledge. This paper examines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dition these experiences. A designed sample of 22 teachers discussed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within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Our analysis considers how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within which teachers work interact with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to condition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many cases, personal/internal/external contexts of teachers’ work align,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working context that is supportive of teacher change. However, in other cases, tensions within these contexts result in barriers to change. We also explore cases in which external curriculum reform has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ntexts for teachers’ work. We argue that curriculum reformers need to recognise the inevitability of multiple teaching goals within a highly differentiated department and school workplace. We also show how experiences of curriculum reform can extend beyond the learning of new knowledge and associated pedagogies to involve challenge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We argue for the extended use of teacher role models within loc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o support such ‘identity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