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课程结构,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运用的是“情境法理阐释”的教学范式。但在情境设计环节,教师存在重法理轻体验、重实证轻思辨、重逻辑轻生活的现象,与学生经验脱节的“离身情境”影响教学实效。广大教师应该结合具体问题,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法律与生活》教学,并对教学中如何设计具身涉法情境,以及具身情境的目标追求进行多维分析。  相似文献   

2.
化学课堂导课情境创设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偏失,如重形式轻目标、重影像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情境轻情感、重共性轻特性、重结论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化学课堂导课情境创设偏失的矫正策略(互动性策略、生成性策略、正面性策略和问题链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力飞 《学子》2014,(10):70-71
正一、存在的问题1.情境创设——重情境、轻问题。在概念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起对数学意义的思考的是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情境本身,可见数学问题是情境的核心。但"重情境、轻问题",甚至"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于各种概念教学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不仅要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化学知识,还要看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获得了多少能力和素质提升.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参与”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多是被视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为了改变传统化学课堂的诸多弊端,如今很多教师开始尝试着在化学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化学课堂上,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活化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听课的效果,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哪些途径人手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6.
教研活动中所展示的课应该是反映师生真实水平的“日常课”、“常态课”,只有回归自然、真实的状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从脱离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向创设富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的常态课堂回归。二、对学习主体放任自流向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下自主建构的常态课堂回归。三、不切实际,资源投入高昂的教育行为向低成本、高质效的常态课堂回归。四、由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向形式与实质并重的人文常态课堂回归。  相似文献   

7.
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师的启发性作用,课堂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利用角色扮演、演绎历史剧等形式创设情境,强调文本阅读,应平衡好“知识、能力、品德”三维目标。从教学实践看,诱思教学法对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变革和创新,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真实情境和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当前,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过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重情境创设、轻情境分析,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重教师追问、轻学生质疑,重学习成果、轻思维能力。为此,实现高品质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从整体上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9.
一、重语法讲授,轻能力培养 用现实生活的情境将教学中诸多环节串联起来,在情境交流中“逼”学生使用英语,巧解重语法讲解轻能力培养的难题。这样通过“在逼中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也许“逼”的味道会有点不情愿,但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有压力的,这样的课堂是自然的、人本的、高效的、富有灵性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呈现;"复习——新课——练习——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既没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复习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有不少教师,上课没有按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迎来了一片新的天地。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些老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呈现“复习(提几个简单问题)——讲新课——讲练习——讲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既没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复习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立德树人最基本的路径和形式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但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的课堂还是相当普遍。本文立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以教学情境有效性探究为抓手,通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感受责任担当家国情,使德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相似文献   

13.
李泯  耿文强 《地理教育》2024,(2):10-12+21
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实现深度学习是地理教学长期关注的课题,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思辨等问题。本文结合“成土因素”的教学,探索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主题情境创设路径,即通过“以‘生为中心’确定情境创设主题”“以‘目标导引’串联教学活动环节”“以‘任务驱动’促进学习能力进阶”“以‘多元开放’推动师生协同发展”等路径实施,使学生经历活动有指导、任务有挑战、精力与情感高投入、认知高水平的深度学习过程,最终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导助式课堂是以“诊—导—助”为基本内容的课堂 教学形式。在导助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 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点拨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情境式教学引入导助式课堂中,教师通过 创建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 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六步阳光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从人本主义出发,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为形式,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创新性”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建、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课堂.最终实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四维育人目标.该教学模式包括六个环节:情境导入——揭示目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成果展示——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法教学重规则,轻实践,但是新课标实施以来,部分教师重交际,轻能力。本文以一节语法公开课为例,基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情境设计进行课例研究,旨在通过合适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法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情智生长课堂”。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考察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书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材料作文”是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考察中一个新的命题方向和考察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且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反思近几年来的材料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习作轻修改、重课堂轻规划、重作文轻观察的错误现象。材料作文教学流于课堂形式、囿于思想僵化,使材料作文教学始终都停滞在少、慢、差、费而又不得不教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目标,其改革实践围绕着“还“字做文章,即“还”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把有生命的知识当成无生命的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日常物理教学中存在重结论轻生成、公开课教学中存在堆砌情境缺乏逻辑的现状,以“玩中思·研中学”为理念,以主题情境和大概念为双驱动力,构建“玩中思·研中学”中学物理教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祝旭 《贵州教育》2022,(8):29-31
<正>受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量存在着浅表化教学,要么是教师上演“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需要的答案”,决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要么是学生上演“背多分”,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压缩具体内容,只讲结论与算法而不讲道理;要么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学中教师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浅表化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感悟,重形式轻实效,致使学生的学习止于表面、表层、表演,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浅表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